(上接第一版)
教师回报社会活动如火如荼
为了积极响应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关于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的指示要求,该校工会联合科技处经常组织开展信阳农专“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专家组向农民朋友赠送了校工会编印的《水产养殖技术》、《猪病防治技术》、《果树栽培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科普资料,专家们还现场为当地群众提供技术咨询,深受农民们的欢迎。
在2009年省高工委、省教育厅联合组织的“教育服务年”活动中,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郭桂义教授被评为全省“教育服务年”活动先进个人。胡孔峰、郭桂义、史洪中、王广铭、张琰、胡汉升等多次主持和参加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论证和制订,促进了地方产业的标准化。
农村乡土人才培养风生水起
学校长期以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自下而上”的农业推广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深入挖掘农村技术潜力,调动农村土专家、土能人的积极性,给以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后,鼓励他们在农村相互传授技能。
积极参与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培训。建立科技中心户,手把手地传授农业技术,利用当地方语土言讲授生产管理、加工销售技能,广大农民觉得土专家讲技术实在、易懂、更实惠。茶叶是浉河区浉河港镇的主导产业,过去茶农种茶、采茶、加工、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没有统一标准,生产的茶叶价格低。通过乡土人才的培养,一大批打工返乡青年、退伍军人成了茶叶生产的行家里手。农民陶海办起农资公司,每年为农民举办培训班10多次,他结合自身的实际,现场讲解、演示,把农业实用技术和一系列的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技术传授给广大学员,同时,他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像陶海这样培养起来的乡土人才有1000多人,他们带头开发致富产业,拓宽了增收渠道,不但自己率先富起来,还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这些乡土人才的出现,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把农业科学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遍布信阳广大农村。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渴求,学校科技处及时组织涉农专业的相关专家,通过项目带动、成果转化、科普项目实用技术传播工程、送科技下乡、教师回报社会活动等,把农业科学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
近五年,该校科技处组织专家组对浉河区十三里桥乡香草草莓专业合作社、豫南春茶果专业合作社、固始县城郊乡金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淮滨县金河滩猫爪草专业合作社、息县项店镇广永种植专业合作社等7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科技指导,参与科技人员750人次,举办技术培训班220场,培训社员10000余人次。
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左利村,是河南省重点贫困村。通过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科技下乡活动,学校技术人员认识了该村技术能人董建国。在农业科学系教师熊建伟副教授、史洪中副教授等人的引导下,他认识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自己的责任,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于是,他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为技术依托,2006年成立了“豫南春茶叶果品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05户,500多口人,立体套种复合经济林3000多亩。
固始县城郊乡大棚村村干部王新鸿,与信阳农专科技处、农业科学系、园艺系的科技人员经过一年多的探讨,牵头创办金地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8月26日挂牌成立。该社共有社员80人,注册资金500万元,拥有大型农机设备40多台,总价值800多万元,其中推土机8台、挖掘机2台、胶轮拖拉机6台、旋耕机6台、播种机6台、收割机6台、插秧机10台、开墒机2台及中小型农机具70余台,办公楼一栋二层500平方米;机械库房和机械维修房30间600平方米。该合作社以每年每亩600斤稻谷的价格,在城郊乡大棚村流转土地5000余亩,流转后的土地全部推平整理,实行板块种植、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年经济效益可达1000万元。合作社积极带领村民走科技致富的路子,鼓励村民学科技、用科技,使村民的科技意识日益增强,学科技、用科技正在我市广大农村成为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