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

高考结束已经一个月,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对于考生和家长们来说,有人欢喜有人愁,考生各种心理问题也随之出现。

对于一些高考失利的学生来说,成绩就像一道催命符。日前,信阳市区一名高三毕业学生,因高考失利而跳河自杀。就在五天后,同样的悲剧又差点上演。7月3日22时10分,在光山县南大河有人跳河自杀。巡特警大队民警迅速出警,从河里救出一名男子,经查这名轻生的少年李某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受到了父母的责怪,情绪非常低落,便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不久前,固始巡特警大队民警巡逻中发现一名哭泣的少女张某(18岁,蒋集高中的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受到父母的责怪,便离家出走。

面对高考后考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专家分析是典型的高考后“焦虑症”和“抑郁症”。据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心理专家提醒,“后高考期”十分关键,正因为高考后考生的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家长应对考生加以理性引导,考生也要接受现实,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心态。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疏导,必要时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机构。家长在等待分数以及录取结果的过程中,聊天的话题最好不要总围绕着高考结果,不要给孩子压力,更不要埋怨和指责。家长们要给予考生更多的理解与爱护,让他们认识到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高考的失利也并不可怕。面对高考的失利,考生们大可不必太过沮丧。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样可以开拓不一样的前途。多鼓励孩子去参与一些正规的团体活动,或者组织家庭温馨之旅,或者让孩子学一些技能,比如开车、做饭等,帮他们充实生活,平稳度过“后高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