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了总体向好的基本态势。但是,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加大,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深谋远虑抓大事,千方百计解难事,雷厉风行办急事。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3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引进省外资金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报告摘要:为实现预期目标,突出抓好“8项重点”

着力强化城乡统筹,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新型城镇化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全面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县城承载作用,突出产城融合,认真落实中央编办等六部委《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发挥乡镇承接作用,积极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为主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提升城镇载体功能。统筹全市交通规划,坚持公交优先,深入推进“六城联创”,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主要任务。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基点,坚持“政策先行、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原则,科学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模和建设标准。

记者点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引领“三化”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

着力强化产业集聚,持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新型工业化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围绕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电子信息、现代家居两大高成长性产业,围绕构建中原经济区南部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两大中心”,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

做强集聚发展载体。继续强化落实验收、督导、观摩机制,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推进项目择地落户,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提升集约发展水平。以优势企业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加强产业准入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认真开展企业节能专项行动计划,促进环境容量高效利用和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记者点评:新型工业化建设是我市“三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积极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做强集聚发展载体、提升集约发展水平。

着力强化改革试验,持续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步伐

【关键词】 “百千万”工程 新型农业现代化

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和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全链接、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推进主食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以主食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积极推进主食产业集群和粮油加工园区建设。

推进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六个放大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好形势。

推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坚持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及时兑现农民种粮各项补贴,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支持力度,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大力实施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项目。做好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和安置区配套建设。

记者点评:作为农业大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试验田,我市积极实施新型农业现代化,从而使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农民富裕起来。

着力强化招商引资,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成果

【关键词】 “五个三” “四一” “四库”

提升开放水平。科学运用“五个三”招商方法,深化“四一”招商行动。突出招大引强,发挥招商“四库”作用,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扩大就业和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

拓宽开放领域。围绕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科学谋划一批对外招商项目,促进多元化投资、产业化经营。

完善开放机制。全面落实对外开放基本省策,形成举市开放长效机制。建立科学评估体系,继续开展投资环境评价评议活动,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推动对外开放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更好效果。

记者点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

着力强化项目带动,持续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关键词】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

提升项目谋划水平。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有限资源保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坚持领导联系重点项目、会审会签、联审联批制度,继续强化产业集聚区“四集中”和“零阻碍”服务,完善项目谋划、招商、落地和服务四项工作机制,加大跟踪协调服务力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记者点评: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我市工业立市的具体要求,是支撑我市争当中原经济区前锋的基础。

着力强化机制创新,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关键词】 创新 活力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实现土地高效利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农电体制改革,加快县级供销社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警务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争取上级出台支持大别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惠政策。

记者点评:持续创新,才能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才能成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着力强化生态建设,持续积聚区域竞争优势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禁引进“两高一低”项目,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全面推广清洁生产,着力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区)、示范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零排放示范企业。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南湾水库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记者点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要先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市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魅力信阳建设步伐的现实要求。

着力强化民生建设,持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 民生 和谐

加大民生投入,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持续壮大涉外劳务经济,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计划,稳定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积极开展劳动监察执法活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四项制度有序衔接,规范完善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困难群众大病救助水平和优抚对象保障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一批省级职教园区、示范性职业院校和优质特色职业院校。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抓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与救治工作。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振兴文化体育。扎实推进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新县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逐步完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功能,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实施“质量立市”战略,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菜篮子”工程和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建立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重大公共安全等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安全信阳”创建活动,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加强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提升信访工作“四家工作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继续抓好统计、物价、工商、税务、邮政、通信、检验检疫、无线电管理、机关事务、市场发展、物流管理、地质、气象、地震、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

记者点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市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