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炜

我的外公汪理浩老先生已经90岁高龄了,近段时间,在电话联络中,一直在表达一个心愿:已经回老家八次了,今年还很想再回去看看,不知道可否成行?

外公最近的两次返乡分别是在2008年和2009年,2008年,已经86岁高龄的外公相邀老友,同为83岁高龄的张义勇老先生,于2008年7月6日结伴从台湾返回河南省固始县探亲,听到远远的老人的一句话:我又回来啦!既辛酸而又带着几分自豪口气的乡音,让迎接的亲人们忍不住落下喜悦的泪水;不到一年的时间,得知在大陆的外婆病重,外公又急匆匆踏上回家的旅程。

这已是外公离开故土60年来,联系上家人后26年间的第八次返乡探亲。

1949年春,因国事动荡,生活无着落,已从信阳师范商城分校毕业的外公,在老师的带领下,投笔从戎,自武昌黄鹤楼启程,载车载舟,直抵台湾,接受黄埔洗礼(陆军官校24期骑科毕业),彼时,我妈妈才5岁,我舅舅不满3岁。

到1980年年底,一直杳无音讯的外公突然经第三地转寄回家书,探询家中情形。兹因回信地址为英文且和我们书信地址写法有别等因素,所回邮件误失。又经2年后的1982年10月,外公再次寄来家书,由家人复信半年后顺利收到回信,得知外公已经在台湾定居,并再次结婚,生育子女四人;而生离40余年的大陆外婆未有改嫁,一直坚持含辛茹苦把一对子女抚养成人,均已男婚女嫁,四代同堂。从1983年正式联系上家人后,外公一直坚持书信联络,并从经济上补助大陆这边迁居、孩子们上学等,并积极奔走,身体力行,不断促成海峡两岸亲人们互相交流,互通有无。

自1987年11月2日,台湾正式开放大陆探亲。于此期间,外公尚任台湾警界高级工作,仍受限制探亲,在情不得已的情况下,外公在1988年7月26日,经申请获准,得于大陆外婆和舅舅在香港会亲,因离别40余载,他们在香港机场会面时,夫妇不相认,父子不相识,后经家居香港的姑姥介绍,才相互握手问答,彼此喜极而泣,泪流满面,但能久别重逢,骨肉团聚,得享人间天伦,实在是幸甚!幸甚!

这一次的会亲坚定了外公返乡探亲的决心,家乡的一草一木让老人魂牵梦绕。1991年9月16日,尚未退休的外公,经申请奉准,实施了第一次返乡探亲的旅程。由于当时从台湾回来的老人尚不多见,外公家乡的方集小镇沸腾了,亲朋好友,各界人士在外公返乡的9天时间内,到家致贺者多达600余人次,便餐招待有70余桌。整天贺客盈门,非常热闹,家乡人的亲情表现和盛筵接待,让外公心悦之至。

在这次返乡探亲期间,外公做出了一个最大的决定:接大陆外婆赴台湾定居,这项工作外公自1992年春开始着手申办,历时3年时间终获特准,大陆外婆可赴台定居3年时间,1995年冬,大陆外婆抵达台湾的外公家中,在台外婆及在台舅舅、3位姨都非常通情达理,热烈欢迎大陆外婆的到来,可惜大陆外婆久居农村,此前一直可以每天和邻居老少人等叙话谈笑,至为方便,生活自在。到了台湾,外公依然工作繁忙,其子女不在身边且工作都很忙,加之又言语不便,不适应台湾生活,在居住半个月后,大陆外婆执意要求回家,虽经外公再三恳求,在居留一个多月后,还是由外公护送回广州,再由亲人接大陆外婆回到家乡生活。

外公于1995年秋奉准届龄退休,1996年5月1日,他便再次只身一人实施第二次返乡探亲的旅途。这次返乡探亲时间有2月之久,所以外公携大陆外婆、我妈妈和我舅舅一行外出旅游,先后游览河南郑州少林寺、北京故宫等地。当时刚从河南大学毕业的我,也赶赴郑州,陪同他们。那次返乡,外公做了两件要事,其一是决定为汪氏玉公支系五修宗谱,外公尽心尽力和尽财,先后经营四年,终于完成;其二是决定申请我妈妈和舅舅赴台探亲,尔后也是圆满完成。

自1999年9月10日至2006年5月6日止,8年期间,外公又先后返乡探亲4次,即是第三至第六次返乡探亲之旅。且每次皆能完成其一个心愿。

1999年9月10日外公就探亲之便,率同我妈妈和舅舅赴台探亲,外公在此后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记述的:“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是每天陪同,兼导游的工作,凡是各名胜地区的特产食品,我必定购买请他们品尝,在观光之暇,或乘舟车,或在公园,我总是引古比今,说笑话,讲故事,促使他们两人笑口常开,游玩尽兴,借以弥补两个孩子幼年时期缺少的父爱。”

第二个心愿的完成是在2002年5月外公实施第四次返乡探亲。外公率台湾的舅舅和小姨等人返乡,实现了外公让其台湾子女认祖归宗的心愿。外公曾作文记载:“大陆几个孩子,得见小舅、小姨,而有相见恨晚,一见如故之感,虽辈分有别,而年龄学识,见解和生活言行,多是相同,其表现情感如同竹林七贤,似同兄弟姊妹一般,真是血缘情深,何乐如之?”

第三个心愿的完成是在2004年8月16日的第五次返乡探亲,此次返乡外公最大的心愿原定是带我和我大陆舅舅的女儿一起回台湾观光,兹因手续复杂,到同年12月27日,我和表姐终于抵达台湾,并在外公家中欢度春节。在台湾游览观光近一个月之久,和在台外婆、小舅一家、几位姨和姨丈都相处甚欢。我回来后,曾写了数篇反映台湾风土人情的文章,两岸亲友纷纷传阅,对增进彼此互信,沟通和了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外公的第六次返乡探亲是在2006年5月6日,这次返乡外公是想多陪陪大陆外婆,大陆外婆在此前的2004年因腿摔伤后卧床不起,外公总觉得亏欠大陆外婆太多,人回来了,就可以多给大陆外婆一点鼓励和安慰。外公一直希望后人能够体谅并认可,乱世家庭,势必造成妻离子散的痛苦,恰逢那个时代,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好在两岸和平统一在望,双方能够互通有无,实乃不幸中之万幸也!

外公实施第7次返乡探亲之旅,先在方集镇舅舅家欢聚二十余天,实施拜坟祭祖、召开汪氏宗亲及拜访亲友等活动。我的父母邀请外公到我家中住了一个多月,同时也把卧床的大陆外婆接到了家中,外公虽年事已高,然精神很好,每天早起做运动,白天和家人们一起观看奥运比赛,共同为中国体育健儿、中华台北健儿加油,彼景彼情,让人感触良多。我的孩子取名思源,已该上小学5年级了,暑假期间,每天承欢于外公、外婆膝下、床前,四代同堂,其乐融融。思源这个名字就是外公给起的,10年前当孩子出生时外公专程打来电话说:“就叫思源好了,饮水当思源!”

第八次返乡则因为外公得知在大陆的外婆重病的消息,便夜不能寐,带上在台的我的小舅一起急匆匆赶了回来,回来后已经15天滴水未进的外婆居然又慢慢好了起来,实在让所有的亲人们欣喜不已,外公也是高兴地对我说:看来你外婆的病是相思病啊,我一回来,老太太就好喽!

得知我毕业后在报社工作,外公很欣慰,多年来他一直勉励我要把握好手中的笔,写出更多更好的精彩的文章,同时希望我更加的踏实、忠诚和勤勉,外公自己正是把忠诚勤谨四字当作一生做人做事的座右铭,留居台湾六十余年,从事军、公、教、警工作四十余载,凡所处长官、同事、同学及家属人等,对我的外公,无不敬爱,其退休生涯规划、运动、读书、绘画,过着规律的休闲生活,为其后人者,实可尊可敬可爱也!当听说这些年我担任信阳市两届市政协委员,还在兼任信阳市台胞台属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等职务,外公很欣慰,他告诉我说,这么多年来心愿一个接一个都得以完成,每完成一个心愿,他总会有新的心愿想出来,当然,他最大的心愿,还是希望能看到两岸和平统一的那一天!外公说虽然未必能等到那一天,但他坚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我们大家都要继续努力,为两岸早日和平统一多做有益的事。

实现两岸早日和平统一,这不正是包括外公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吗?外公以自己26年来8次返乡探亲、1次香港会亲、4次促成两岸亲人的互相往来和交流,默默地为这个全中华儿女的和平统一的心愿做着最底层、最民间的努力,还有什么东西能比亲情更可贵的呢?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亲情的联络和交往呢?

是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