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我们信阳新农合制度覆盖面、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筹资标准逐年增加,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逐步建立,特别是全面加强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824所村卫生室全部实现建设上重投入、管理上重规范、培训上重创新,着力打造没有门槛的农民医院,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政协委员严方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新农合建设感慨不已,长期关注民情民生的他进而畅谈了对我市村级卫生室建设、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些看法。
严方金委员说,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是非营利性、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辖区农民群众的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并受委托开展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和服务工作。加强村卫生室建设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迫切需要。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状况,初步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改善了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减轻了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卫生得发展的目的。我市这方面逐步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受到了包括我们农民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
严方金委员建议,在搞好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及农民个人筹资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科学、合理增长的筹资机制;完善补偿方案,提高住院大病补偿水平,把国家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好,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谈到当前的医患关系紧张的话题,严方金委员忧心忡忡,他认为,之所以造成医患紧张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部分医务人员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比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医院总是满负荷运转、个别医生的个别失误或者不负责任、有些临时聘用人员没有归属感、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等。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在有些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社会和群众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部分病员及其家属在治疗前存在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忽视了医学本身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当出现与自己的预期不同的结果时,就认为医务人员有过失;极少数病人为了满足某种私欲无理取闹,故意挑起纠纷。
医患关系出现问题,值得全社会反思。严方金委员谈到,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误解,出于患者对医护人员需求的无限扩大化。患者希望温馨服务和良好医疗技术,最后的落脚点却是希望少花钱。这些都在情在理,我们一方面要理解我们农民朋友的不易,同时也要理解医生的职业特点,要相信大多数医务人员是尽心尽职,恪守天职,一心想着为患者解除疾苦的。当然,每个医生在他的执业生涯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会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舆论加强引导,引导患者和医生多沟通,医患沟通多了,医患关系就会有很大的改善。医患沟通的实质就是要关爱生命,构建医患互动的桥梁,强调换位思考,在对生命、道德、伦理的沉思中唤回那份应有的责任心。当然,医患沟通还需要我们关注患者的心理、把握沟通技巧、掌握最佳时机,有效的医患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总之,大家都能相互多点理解和沟通,医患关系自然就会和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