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巨成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郑板桥的诗句让人品出了新茶的清香和饮者的欢愉。但对于许多像我一样在茶乡漂泊的“流浪族”而言,清明谷雨间却丝毫体会不到这种欢愉,因为实在“欠债”太多。
不敢回家。亲戚朋友谁见谁问,信阳新茶下来了?谁问欠谁的,不问也欠,人家故意不问,说明人家替你着想,怕你难堪。
不敢回单位。见谁欠谁。“哥们儿,恁长时间不见,是不是怕我跟你要茶叶?”还有更直接的,“信阳新茶好喝吗?是毛尖好喝还是红茶好喝?”把我逼到“墙角”,恨不能有条地缝钻下去。
每每这时,我就发狠地想,为什么要来信阳?为什么信阳要有茶叶?
原来在濮阳当差,兄弟姊妹们去了,好吃好喝好招待,顶多领着看场杂技。大家高兴而来,乘兴而归,心满意足,宾主尽欢。
现在不行,高接远送,上山下湖,临了客人还觉得你虚,自己也觉得虚。啥意思?人家这么远来了,信阳茶叶是你身上的肉?
不虚不行,实在送不起。过去茶叶大多三四百一斤,好的也就五六百,七八百上千的那就不得了,现在不行,三四百的根本拿不出手,五六百的一般,七八百的平常,动辄上千元一提,一提还不是一斤,论克,400克,八两。还有80克一提的,十提还不到二斤。
是信阳的茶商太“狠”?不是,是茶叶本身价高了。制作每斤干茶需要约4斤左右的青凋,一斤青凋有3万到4万颗青芽头,这就意味着一斤干茶,采茶工要完成10万次以上的手工采摘。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一天采不到两斤青凋,现在每天的工时费至少80元,4斤青凋的工时费就在300元左右,还有炒茶、理条等诸多程序都需要人工作业,人工比过去值钱了,茶叶自然就贵了。
所以信阳茶显得越来越不“厚道”,包装越来越好,而分量却越来越轻。
说实话,信阳的政府官员这两年也不敢“大手大脚”了。因为单位的经费也越来越紧。再小的单位每年花到茶叶上恐怕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人直言,信阳茶叶70%卖给信阳自己人了。茶叶作为馈赠佳品,送到省城、送到北京都不丑气,高雅而又不事张扬。但现在许多“气候小”的单位也受不了,过去光知道像我等势单力薄者难以承受,那次和几位有实力的局长闲聊,谁知他们也叫苦不迭:“实在受不了,不能再送了……”
茶乡人真不小气。知道我自己在这里,特别不易,过年过节,新茶下来,领导朋友还有相关单位都给送茶。怨就怨本人应付的面太大,亲戚朋友、领导同事、同学同行,来信阳的络绎不绝,上午送的茶,下午又送走,今天接的茶,明天就有人来“取”。我的原则是过了一关算一关,关关过好,绝不能让这小“树叶子”毁了俺一世英名。
难就难在这狗屁“原则”上。有同学从武汉打来电话:“哥们儿,听说信阳茶叶很不错,寄点过来尝尝?”回答自然是“没问题!”但电话那边紧接着一句话让我差点“晕菜”,“我办公室有8个人,我给他们都承诺过”。
没办法,咬紧牙关,还得寄过去。但对方收到茶叶后又让我差点晕倒。同学打电话来询问茶叶价钱,我说又不用你们买单,说钱多“薄气”,同学好意:“那也得让他们知道多少钱一斤,好承情啊,至少也得200多一斤吧?”我好气又好笑:“哥们儿啥时候来信阳看看,看200多能买来茶叶啵?!”
这就是信阳茶叶的“尴尬”所在。就像许多外国人以为中国人还在穿长袍扎长辫一样,许多外地人还认为信阳茶叶两三百一斤足矣,所以人家跟你要点茶叶不觉得过分,你送给人家,人家也不像信阳人一样当宝贝。笔者几年前借调到北京某大机关帮过几天忙,他们把河南人送的信阳毛尖、湖南人送的常德烟等都称为“高级垃圾”,也确实如此,堆得没地方放,扔了可惜,卖又不值钱,也不好意思卖。
省城许多办公室角落里都放着成提的信阳茶叶,朋友来了,顺手让人家掂走,雅致又大方。让的人很随意,掂走的人也不觉得欠多大的人情,扔进车后备箱,说不定哪一天也做回“顺手人情”。他们不知道,这样“顺来顺去”,再好的茶叶也“顺”成“树叶子”了,就像旧时拜年时“串”了多家亲戚的点心。信阳人心疼啊。
喝茶人不少,真正懂茶的人并不多,郑州极少有人把茶叶放进冰箱里。信阳一领导给郑州老师家送二斤茶叶,怕他们不方便保存,顺便送一小冰柜,小冰柜几百块钱,比茶叶便宜多了,但茶叶的事师母很快忘了,冰柜的事却让老人家挂在嘴上好几年。
不久前网上热炒信阳“天价茶叶”,几乎众口一词,说信阳茶叶不该标十几万一斤,让一些茶叶公司的“主管”们闻之色变。而我却大为叫好,为什么西湖龙井可以天价,贵州茅台可以天价,信阳毛尖就不可以天价?!还有网站质疑信阳毛尖的“定价依据”,信阳市政府的一位领导坚决回应,为什么不问问“LV”的“定价依据”,他们的一个小包就值1万多吗?!
信阳茶叶应该有身价,信阳茶叶必须有身价。信阳茶叶是信阳人的宝贝,信阳茶叶不是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