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建高
6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遭受强降雨袭击,大量受灾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受灾群众急需救助。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紧急行动起来,帮助灾区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受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成为当前一项紧急任务。
据民政部门掌握的情况,此次灾害不仅雨量大、范围广、灾情重,而且受灾县市中超过五成以上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自救能力差,灾贫因素叠加,大量受灾群众希望得到救助。
灾情就是命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紧急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让救灾资金和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到位,体现着政府工作效率和作风,更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团结友爱。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做好救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贫困地区日常得到的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无私援助,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以改善。大灾袭来,贫困地区群众面临因灾返贫的现实困难,关键时刻,更需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帮助。
守望相助、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美德。在抗击汶川、玉树大地震及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等重特大灾害中,这种美德充分彰显,不仅为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而且成为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的强大精神支撑。
据统计,目前受灾地区各级政府累计已投入群众生活救助资金9036.7万元,救灾工作正有序开展,但现有资金和物资远不足以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让灾区群众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食物吃、有干净水喝,还需要政府加大救灾力度,也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确保这些地区不掉队。从这个层面说,做好贫困地区救灾工作,意义更为深远。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