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近年来,全市各级水利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科学发展,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重大机遇,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一大批水利重点工程先后在信阳实施并发挥效益,水利服务保障能力得到不断增强,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着力抓职能,水利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防汛抗旱是水利部门的主要职能。2007年以来,我市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全市各类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拦洪、错峰、行洪等基础性防洪减灾作用,确保了全市无一处堤坝决口,无一人因灾死亡,实现防洪减灾效益137.18亿元。抗旱工作实现农业灌溉供水31.68亿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2474万亩,为信阳粮食生产连续高产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市防办2007年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信发﹝2011﹞8号),明确了今后5年到10年信阳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对水利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着力抓项目,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项目是水利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市各级水利部门按照信阳市水利发展规划部署,强力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狠抓工程项目建设,先后完成了190座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南湾等五大灌区36期技改工程、治理淮河干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堤防险工107处,完成了9个国家级、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任务。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7.48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9.97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面积70.2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3.61万亩,连续4年夺得全省“红旗渠精神杯”。修订完善了《信阳市水利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主要包括防洪除涝建设、农业灌溉工程、民生水利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水利行业能力及信息系统建设、水利法制建设等8个方面,规划估算总投资496.66亿元。
着力抓民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2007年以来,全市共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数140.78万人,迁移安置淮干滩区十年一遇水位以下居民10282户、35503人,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63亿元,惠及水库移民22万人,完成水库移民区项目建设投资2.19亿元,有效地改善了水库移民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对500千瓦以上的水电站进行了技改,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89万千瓦。通过对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保预防、监督和生态修复,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生态示范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61.4平方公里,改造坡耕地12.4万亩,浉河中心城区段、淮滨东西湖、商城陶家河以及新县、光山、潢川潢河城关段等流经市区和城镇的河道形成了一道道穿城而过的靓丽风景。
着力抓节水,水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全市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等3条红线,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全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用水总量控制上,完成了信阳市取水总量控制指标方案的编制工作,加强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