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乃宪介绍茶山石时的情景。本报记者 常 征 摄

□本报记者 成兆本

走进老易200平方米的奇石馆,就像来到了石头的世界。

这是黄蜡石,这是白蜡石,这是天然花岗岩石,这是江苏的雨花石、广西的草花石、广东的黄蜡石、浙江的天竺石、江西的菊花石、云南的龙泉石。石头的颜色各异,有纯色的,有乳白色的,有深黑色的,也有杂色的,色彩斑斓,形态各异,或锋利似剑,或圆润如盘,或独傲苍穹,或相融共生,敦实厚重,镂空轻灵……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其中,一块惟妙惟肖的“画面石”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被老易称作“镇宅之石”,老易端来一盆水从石头上方浇下来,“画面石”那圆平如镜的石面上,祥云朵朵,云雾缭绕,很快清晰地显示出“茶”、“山”字样和一个左手提着竹篮、右手正在采茶的少女的剪影,仿佛是有人着意镌刻的,栩栩如生。

这些奇石真是让记者大开眼界。古人称颂“石”的名篇佳句颇多,最富哲理的一句话是:“石可破,但不改其坚。”玩石,古已有之。宋代杜绾撰有玩石专著《云林石谱》,清代诸九鼎也写了《石谱》,辞书中称爱石成癖者为“石癖”,称情谊坚如金石者为“石友”,称感情深厚牢不可破的友谊或友人为“石交”,现代则单指玩石的朋友能与这里的主人成为朋友,自然就是“石友”了。老易介绍,玩石大多以“瘦、皱、漏、透”为标准,以“色、形、声、韵”四者兼备为上品。对于形奇、色美、声佳、韵味无穷的玩石,石友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欣赏、体会,它的空灵带给你的终归是快乐和美的享受。如今,年过半百的老易觅得奇石数万块,有的重达200吨。目前,他已整理出5000多件,其中精品奇石2300多件。老易把收藏的各种石头配上精美的底座,率先在苏仙石乡开了个“奇石馆”。

2006年,安徽一位“石友”邀他去办一家“合肥奇石馆”,然而他还是在本乡办起了自己的“奇石馆”。老易喜欢石头、爱石头,并有一种收藏情结。一位新加坡客商看到他的奇石馆珍藏的“茶山石”,并提出:“走遍世界各地,尽赏奇绝之石,就没有看到过像你这里的一块奇石。”当时,新加坡客商愿意出价百万美元买下,老易婉辞:“给多少钱都不会卖!这是商城县在中国最独一无二的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