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全市建成高标准文化广场39个,涌现出平桥世纪广场、新县英雄广场、固始陈元光广场等一批全省全国示范性文化广场。
文化市场和产业初具规模。5年来,我市通过抓市场规划、布局,抓政策引导,采取各类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催生一批新的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市歌舞娱乐经营单位和演出经营团体分别达到245家和21家;有4家大型网吧连锁公司在我市落户,连锁网吧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高。印刷业快速发展,全市印刷企业突破100家,产值近1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8000人。报业稳步增长,现有3种报纸、4种学术期刊,发行量40余万份。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我市圆满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任务,普查、复查文物点11116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0107处。全市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9处,馆藏文物逾万件。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全面完成,共收集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39787项,立项普查58689项。截至2011年年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有2个国家级保护名录、18个省级保护名录、98个市级保护名录。1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2人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区4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档案。
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开展了美国华盛顿·鲁拉现代舞蹈团信阳专场演出、非洲《远古的凝视——非洲古代艺术展》,以及中国戏剧学院京剧演出走进信阳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深受老百姓喜爱。在引进高水平文化活动的同时,也积极组织我市文化艺术精品走出去。信阳民歌走进央视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阳博物馆馆藏珍宝走进央视《国宝档案》等节目充分展示了信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动画片《司马光砸缸》等一大批艺术精品的推出,提升了信阳知名度;以根亲文化为主题的历史剧《开漳圣王陈元光》登上舞台后,先后赴杭州、郑州等地公演,对扩大信阳影响,开展闽台文化交流,促进经贸洽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