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18日电(记者 罗 辉 郭久辉)“二花产业真是好,又生态来又环保,群众收入真不少,不少不少真不少,不信看看工资表……”在南水北调渠首、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唐王桥村,55岁的农民高敬森自编的这首打油诗,表达了在生态农业基地工作的喜悦心情。
高敬森领着记者来到田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金银花田。老高告诉记者,他家有十多亩耕地,以前常年收了麦子种玉米,一年两季,每亩地净收入才六七百块钱。种地富不了,儿子只得外出打工,家里剩下老两口和两个小孙子。2010年年底把耕地流转给一家药业公司做金银花种植基地,一亩地一年给租金500元,另外在基地干活,按工作量发工资。“栽苗、锄草、浇水,我都能干,月收入2000元左右,5月份金银花采摘季节,我们老两口都下地摘花,一个月挣了5600元工资,比在南方打工的儿子挣得还多,不出家门挣工资,真是太高兴了!”
记者了解到,唐王桥村8400亩耕地全部纳入了总规模达1.5万亩的金银花药材种植基地,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和公司化运作等两种模式,基地周边两千多名像高敬森这样的农民变身成为药材基地的产业工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大坝和水电站就在咱九重镇。”淅川县九重镇党委书记徐虎告诉记者:“最大限度减少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污染,成为首要责任。我们反复考察,才确定了发展只施叶面肥,不会污染土壤和水的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金银花一年可收获4次,亩产值在7000元以上,是生态、富民的好项目。”
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水源核心区,为确保一池清水送北京,除了关停污染企业,南阳市还致力于减少和控制因化肥、农药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在丹江口水库库区周边水源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截至2011年年底,已有12类26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省级认定,金银花、湖桑、食用菌、茶叶、小辣椒、猕猴桃等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既富了农民,绿了荒山,又确保了南水北调水源地天蓝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