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冯康松 云梦阳
黛青的群山起伏连绵,碧绿的田野一望无际。在大别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山区乡镇,虽地处偏远,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文化建设锣鼓喧天,先后摘取了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乡、河南省五好乡镇党委、河南省先进文化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等多项殊荣,它就是坐落在全国著名将军县——河南省新县的千斤乡。我们来不及细细领略这里的奇山秀水,蓝天白云,怀揣众多的疑问,驱车前往。一路上,高大的道旁树一晃而过,村村寨寨矗立的别墅式的楼群,不由得让人眼睛发亮。这些在新农村广阔大地上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们,挥洒勤劳和智慧的汗水,让山乡脱胎换骨,彻底改变了模样。
近年来,新县千斤乡党委、政府以建设“文化大乡、经济强乡和商贸中心集镇”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强化了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壮大了工业经济;大力开展跑项争资,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完善集镇功能,商贸中心集镇初具规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升了千斤软实力;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全乡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2亿元增长到4.2亿元,年均增长23.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88.4万元增长到240万元,年均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1亿元,年均增长30%;人均纯收入由2675元增长到5400元,年均增长20.4%;居民年末存款余额五年净增0.8亿,年均增长20.1%;乡域经济综合实力五年攀升10个位次。目前,该乡积极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要求,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劳务产业稳步发展、商贸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型农村社区:农村改革的新旗帜
“五年内,这里将累计投资3000万元,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千斤乡一位党委班子成员告诉我们,在临近千斤乡政府所在地的戴湾村正在进行一项新的建设——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戴湾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千斤乡率先开展示范建设。千斤乡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省道穿乡而过。这个新型社区以戴湾为中心,整合了戴湾等4个村的部分村民组,辐射半径4公里,人口规模可达3000人,建成后差不多相当于再建一个千斤集镇。目前,戴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拉开序幕,楼房建设已经起步,正在进行社区道路、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已规划和筹建。在生活区的下游,千斤乡还规划了生活污水处理厂。
千斤乡对于整个乡镇建设有着良好的规划。在集镇建设上,千斤乡将集镇规划为居住区、文化教育区、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区。
在城镇建设上,千斤乡坚持“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拉大框架、提升品位”集镇开发思路,多方融资,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套集镇设施,完善集镇功能,目前,集镇建成区面积达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万人。在过去的五年中,千斤乡五年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完善了集镇“五化三配套”;投资1500万余元,新建了派出所、工商、法庭、地税、医院等办公场所;投资了2000万元,完成千斤高中迁址新建;杨店新村、代湾新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面启动。
在农村建设方面,按照以规划为准绳、以投入为抓手、以农民参与为核心、以政府服务为保障的总体要求,千斤乡借助国家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的政策环境,主动出击,争取支持,新修一批水利设施和道路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在抱耳、南金、居委会、孔湾等村完成国土整理投入达500万余元;新修及整修大塘30余口,堰坝80余处,水毁河岸14处,渠道6000多米;完善乡域路网建设工程,投资300万余元完成村组公路18公里;投资近百万元解决2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投资200万余元建成了35千伏变电站;农村卫生改厕、农村沼气建设、危房改造项目都得到了顺利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移动信号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乡村结合部、集贸市场、集镇区河道综合治理,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承载着父老乡亲美好的期待,殷切的寄托,正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发展态势,它像一只领头雁,引领着千斤乡走向更好富足、更加和谐的新时代。
文化强乡:引领经济发展之魂
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大发展,文化是灵魂。“文化强乡”已经成为千斤乡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为了落实该项战略,该乡在乡政府附近规划了文化教育区。在文化教育区,除了已有的千斤高中,还有小学,目前幼教中心也正在建设中。
今年5月14日,千斤乡在乡文化中心举行了“读经典、承美德、促和谐”活动启动仪式,新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余金霞出席了会议并讲话。千斤乡也是新县第一个启动该活动的乡镇。以此活动为契机,千斤乡打造文化强乡、推进文明进程、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的序幕。
2011年,千斤乡积极组建民间艺术团体和申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掘民间文化艺人,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扩大农村基础文化建设设施规模,投资200万余元,完成文化广场配套设施,全面完成13个村“农家书屋”项目;投入5万余元,成功举办了“唱红歌”文化演出活动,切实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深入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倡树农村新风,匡扶社会正气,构建和谐千斤”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乡涌现慈孝等模范人物60余人、文明村组10余个。
在过去的五年中,千斤乡投资500万余元,建成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投资100万元,建成代湾、大吴湾等新农村书屋4个,文化大院7个;认真实施电影下乡放映工程,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培育壮大了千斤杨摆柳农民艺术团和大咳子皮影戏剧组,叫响了地方戏品牌,千斤杨摆柳农民艺术团被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斤文化工作先后被中央、省、市等30多家媒体采访报道,信阳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对千斤乡民间文化进了专访。多次承办“欢乐新农村、送文化下乡”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演出活动;千斤乡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乡文化站获省级先进单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五年来,共创建市级以上优秀文明单位10多个,涌现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人物,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特色经济:让农村发展千帆竞发
文化大发展,经济做支撑!千斤乡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道路。
张庆金是千斤乡娘湾村的一位农户,也是一名残疾人。不过,从2009年开始,他却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带领了农村人发展起了吊瓜子这一特色经济。
2009年,张庆金开始尝试种植吊瓜子。“吊瓜子是多年生的,当年就能有收成,第二年产量最高,第三年跟第一年产量持平。”尽管才几年的时间,张庆金尝到了甜头:吊瓜子的价格较高,几年平均算下来,他的亩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元,远比种植其他作物划算。张庆金的模范作用让村里的其他人也种起了吊瓜子,目前,千斤乡已经有200多亩的吊瓜子种植面积,每年能给千斤乡农民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
千斤乡像张庆金这样的吊瓜子农业大户有20多个,像他这样懂经营、善管理的种植大户则有50多个。“张庆金”的涌现,与千斤乡的土地流转分不开。千斤乡把挖掘土地潜力与提高效益相结合,以落实土地流转政策为契机,促进土地不断向产业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大户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成就了“张庆金”们。如千斤乡的养殖大户,南金村的金宏投资40万余元,建成养鸡场,同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付洼村胡光富投资30万余元,成立了新县大别山光伏日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事土鸡、淮南猪、本地羊综合养殖,目前粗具规模。
在土地流转的同时,千斤乡大力实施和推广王店超级高产杂交稻、娘湾科技粳稻和杨高山精品香稻种植,“粳稻稻米能卖30多元每公斤。”目前,千斤乡百亩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达20余户。
千斤乡的特色农业遍地开花:吊瓜、兰花、桂花茶、甘蔗等都已成型,“千金香”吊瓜正在注册,逐步形成品牌。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千斤乡的思路是:在合作组织的发展上,突出优势做文章,做好“两个引导”,即引导能人牵头和引导建章立制,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全乡已建立农机、食用菌、板栗、茶叶等专业合作社18家,全乡已有3家合作社分别成功创建县级示范性和市级示范性合作社,共培育吊瓜、兰花、香稻等特色农业种植大户100余户发展规模特色养殖户30余户,新发展优质杉木基地2万亩;新发展优质茶叶基地5000余亩,发展优质油茶2000多亩。
特色经济作抓手,有奔头。如今的千斤乡,全乡上下,心气齐,干劲足,迈大步,正在描绘着一张更加美好的建设蓝图!
发展蓝图:打造一片更加和美的新天地
回顾过去,千斤乡的发展亮点纷呈,成绩显著。展望未来,千斤乡的发展同样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今年,千斤乡将继续以建设“文化兴乡、经济强乡、商贸中心集镇”为发展定位,以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方式为主线,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商贸经济、特色经济,依托资源环境优势,努力打造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和资源型工业小城镇,加快实力千斤建设步伐,实现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乡级财政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以上等目标。今年,千斤乡还将抓好实施杨店等13个村(居委会)国土整理及基本农田综合整治项目;新建代湾、大吴湾幼教中心建设,完善启用杨店、沙石两所幼教中心建设等18件关系到全乡民生事业的大事。
“今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力量凝聚到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中来,再鼓新干劲,再展新作为,再谱新篇章,全力抓好今年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千斤乡政府负责人付象海道出了新的发展构想。
“经济腾飞,文化振兴,和谐社会,惠及民生。找好机遇,抓好机遇,用好机遇,用机遇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走一条富足安康之路,我们全乡人民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能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齐心协力,克难攻艰,加速实力千斤建设,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打造一片更加和美的天地,为建设锦绣新县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千斤乡党委书记罗昭成着眼当前,有力的话语,充分描绘了千斤乡更加美好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