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近期,全市农信社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出实招、求实效,倾情支持“三夏”生产,给力“三农”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已投放支持“三夏”生产贷款53760万元,满足了全市“三农”资金需求。

在“三夏”生产期间,全市农信社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充分发挥资金优势,调整信贷结构,严控非农贷款规模,加大“三农”贷款有效投入,优先保证“三夏”生产资金需求。全市农信社在贷款发放中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重点做好对“三夏”生产资料的资金支持。投放贷款22170万元,全力满足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农用物资资金需求,为农民搞好“三夏”生产奠定良好基础。二是重点抓好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工作,最大限度地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三夏”生产机械化水平,特别是加大对小麦收割、插秧新机具、新技术支持力度。全市发放农机具贷款14550多万元,帮助农民购买农机具6370多台(套);发放贷款5360万元,帮助购买柴油7140余吨。三是重点为从事夏粮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和夏播的农户和企业做好信贷资金储备,满足其贷款需求。四是重点满足从事夏季农产品生产、夏季果蔬培育以及夏季养殖产业的个体工商户、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下转第二版)全市农信社倾情支持“三夏”生产

(上接第一版)目前全市农信社已发放此类个体工商户贷款、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共计18300多万元。

针对“三夏”生产特点,全市农信社结合实际,强化信贷服务措施。一是开设“三夏”服务窗口。畅通结算渠道,提供及时结算服务,合理调度现金,保证充足现金供应,为“三夏”生产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社增设自助设备26台和POS机具273台,有力的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二是以实施金燕快贷通为抓手,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营造诚信环境,方便“三农”贷款。三是继续推广阳光信贷工程,开通“三夏”生产贷款绿色通道,适当优惠利率,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贷效率,限时办结,确保不误农时。四是创新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对于用于购买农用机械、自动设备的大额贷款,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限制,允许使用林权、茶权等抵押担保方式,解决农民贷款无抵押担保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