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 柳)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始终把就业问题当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抓,多措并举促就业惠民生。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374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0896人,其中,“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2875人。

我市是河南省的人口大市,农业人口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人口总量大,结构性矛盾明显,“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针对现状,我市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快发展、提升劳动者素质、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抓手、完善服务等手段,不断扩大就业。积极推进“就业政策落实年”活动,落实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政策,为各项就业补贴政策落实提供资金保障。对因经济形势影响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建立分类帮扶制度,开展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活动,稳定就业岗位。以加强和巩固我市创业之城建设为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创业力度,积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放宽创业领域和准入条件,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门槛;强化创业服务,健全完善创业服务指导体系,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去年新增发放小额贷款31364万元。

突出重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我市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众放在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岗位”,采取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等形式,建立形成长效援助机制。2011年全市共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7次,提供岗位信息4197个,为大学毕业生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84万元,指导425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开展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306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973人。全市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实施好服务农民工的各项专题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现在,全市在外务工、经商人员242万人,境外就业累计达17136人,当年劳务收入284亿元,农民工回乡创业累计41931人,共创办各类经济实体33312个,累计投资139亿,带动就业30多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共培训农民工52300人,培训涵盖50多个专业,实现就业率在93%以上。

结合我市红茶产业发展和协助富士康集团招募员工工作的需求,我市还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公平就业,劳有所获,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