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民

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人力资源支撑保障作用更加凸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部门,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伟大实践,更好地服务“三化”协调发展,使命重大,责无旁贷。

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着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经办与管理、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重要公共服务职能。我们要科学分析和把握劳动就业增长、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与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加快建设适应“三化”协调发展需要、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尤其是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当前,要按照统一名称和标志、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服务场所、统一工作制度和流程、统一工作内容、统一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加快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好乡镇和村级服务平台,确保全省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一是畅通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渠道,方便人员流动,解除后顾之忧,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真正融入城市。二是加快完善全民医保体系,稳定和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覆盖面,将制度的全覆盖转为人群的全覆盖,推行医疗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三是逐步完善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加快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步伐,把所有县(市、区)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四是加快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促使失地农民顺利转化为市民。五是做好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统筹各类社会保障服务,实现各类社会保障服务项目一卡融合、一卡通全省。

强化对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智力支撑

建设中原经济区,离不开产业支撑,而加快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大批技能型人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强化对建设产业集聚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智力支撑。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有262.4万人,其中各类人才仅93.9万人,不到从业人员的三分之一,提升产业集聚区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尤为紧迫。要围绕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眼服务开放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把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工作与产业集聚区用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需要,引导各类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大力培训输送技能工人。建立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人力资源保障跟踪服务机制,深入开展企业服务活动,对企业劳动用工、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提供指导服务,及时掌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为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科学的人力资源和人才配置。

强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没有一流的工人,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提高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升级,必须首先提高劳动者技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围绕各项重点产业,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搞好人才智力开发,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形成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资源开发良性循环机制。

强化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智力支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使传统农民逐步成长为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这一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加大强农惠农项目高端专家和智力引进力度。更好发挥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的作用,为“三农”经济实体搭建人才引进桥梁。

持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在3300万人以上,帮助他们实现转移就业,是促进土地流转和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

持续转变工作方式,推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实施,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呈现出省内转移就业超过省外转移就业的可喜变化,我们的工作方式也要随之转变。要由注重“输出去”向注重“引回来”转变,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适应企业落户乡镇的新变化、新趋势,积极跟进,主动服务,根据企业需要,及时提供用工保障,提供全方位社会保障和劳动者维权服务。

持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认真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业愿望的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民实行优先培训、优先上岗,使其掌握专业技能,努力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使更多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持续项目带动,实施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全省建设2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深化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办学体制。强化激励引导,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对优秀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等办法。

持续完善稳定就业服务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建立以农民转市民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体系,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就业、劳动报酬、公共卫生、户籍、住房租购、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使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努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规范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实现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 (摘自《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