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
辉煌成就见证昨天的奋斗足迹,更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轫于20年前的这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成就一段波澜壮阔、勇于创新的伟大改革实践,奏响一首社会主义制度活力持续释放、优势日益显现的雄浑时代乐章。
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中国经济展翅高飞,驶入发展快行道,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跨越,在国际舞台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历史深刻启示,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根本原因。面向未来,历史更在鲜明昭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迎来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走过“一大二公”的弯路,也有过“高度集中”的教训,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得失和世界各国发展借鉴,勇于突破传统僵化模式的束缚,奋力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路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永葆先进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进程中作出的这一历史性贡献,标志着党对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上升到新的高度。市场经济,从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的醒目标识,指引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正如列宁所说:“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20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证明,这一重大改革符合我国初级阶段国情和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承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理想,代表了党心,符合民意。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激发社会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选择。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坚持改革开放。
20年后的今天,中国巨轮已经行至中流,发展以后的问题错综复杂。经济转型的压力、社会转轨的矛盾、观念多元的碰撞、利益多样的摩擦,让改革面临更多“成长烦恼”,也使得尚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承受着诸多“发展疑虑”。在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多发地段,竞争不够导致福利高企的垄断行业,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效率低下的某些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竞争缺位、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遇阻的问题。这正暴露出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更折射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的紧迫任务。
同时,市场本身并非完美无缺,不会自动解决诸如宏观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不公、资源禀赋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等问题。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市场发育,努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好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积极作用,才能有效克服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市场机制弱点,形成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一些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清晰和深化,但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未完全消除,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无论是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不顺、垄断壁垒坚固,还是贫富差距拉大、公共服务不足、城乡发展失衡,面对改革深水区里的“礁石险滩”、攻坚期内的“壁垒险关”,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鼓励基层探索实践,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新突破激活改革棋局,开启科学发展新局面。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的预言意味深长。现在距离中央确定的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还有八年时间。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畏艰难的开拓勇气,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坚持正确改革方向,续写永无止境的改革实践,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