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说易乃宪是奇人,并不是因为他个人有多大的本事或者有什么奇才,而是因为他几十年来潜心收集的奇石,那真是让人赞叹不已。6月5日,记者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易乃宪位于苏仙石乡老街上那座占地30余亩的御龙休闲山庄。

进入山庄,记者发现,一条活灵活现的“石龙”横卧在一池碧水中央,一簇簇鲜花竞相开放,簇拥在卧龙身旁。在院内,易乃宪一一为记者介绍他的“宝贝”:这是黄蜡石,这是白蜡石,这是天然花岗岩石……这些奇石真是让记者大开眼界。而走进易乃宪的“奇石馆”,记者就像来到奇石的世界。一块“画面石”引起记者一行的极大兴趣。当记者问起奇石有何称谓时,只见老易赶紧端来一盆水从石头上方浇下来,很快,“画面石”清晰地显示出“茶山”二字和一个少女在茶山采茶的倩影。好一幅仙女下凡之美景!而奇石馆的一幅苏耽飞天成仙的“苏仙石”,更是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住了记者的眼球。

老易告诉记者,玩石,大多按照“瘦、皱、漏、透”的标准,以“色、形、声、韵”四者兼备为上品。对于形奇、色美、声佳、韵味无穷的玩石,石友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欣赏、体会它的不同境界。环顾老易不足200平方米的奇石馆,广西柳州的草花石、墨石;广东潮州的黄蜡石、阳春孔雀石 ; 浙江的锦纹石、天竺石; 江西庐山的菊花石;江苏的雨花石、栖霞石以及云南的龙泉石和巧宁石等各种奇石,琳琅满目,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说起玩石,他告诉记者,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玩石者。宋代杜绾就撰有玩石专著《云林石谱》,到了清代诸九鼎也曾写了一本《石谱》。而辞书中称爱石成癖者为“石癖”、称情谊坚如金石者为“石友”、称感情深厚牢不可破的友谊或友人为“石交”,而现代的“石友”则单指玩石的朋友。所以,古人称颂“石”的名篇佳句颇多,而最富哲理的一句就是:石可破,但不改其坚。

如今,年过半百的老易已觅得数万枚奇石,有的竟重达200多吨。目前,他已整理出5000多件,其中精品奇石2300多件。老易把收集到的各种石头配上精美的底座,率先在苏仙石乡开了个“奇石馆”。2006年,安徽的一位朋友邀请他去安徽办了一家“合肥奇石馆”,然而由于思乡情结,他还是回家乡办起了自己的“奇石馆”。老易喜欢石头、爱石头,并有一股收藏情结。一位新加坡客商来他的奇石馆参观,看完奇石后,站在“茶山石”旁,久久不愿离去。他一边看,一边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我走遍世界各地,尽赏奇绝之石,就没有看到你这块奇石。”当时,新加坡客商愿意花100万美元买下这块石头,老易却说:“100万美元恐怕买不到吧,这是我们商城县在中国最奇特的珍稀奇石,你给多少钱我都不会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