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
平时,城市的噪声不绝于耳,但凡一年一度的高、中考这个节骨眼上,特别是高、中考前后的几天里,噪声基本上销声匿迹了。相形之下,几十年来,“高考”被赋予的特殊色彩就如同试卷一样五彩斑斓,考的不只是考生,俨然是全民,因此被冠以“全民战争”之称。有人总结道,高考制度恢复以来,“60后”考生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参加高考;“70后”考生是一边帮家里做家务一边备考;“80后”考生是一心一意扑在高考上;“90后”考生则由老师陪着、家长护着、整个社会宠着参加高考……
“全民让道。”早已成为高、中考之惯例。君不见,一些网吧关了,建筑工程停下了,涉嫌不卫生的摊贩走了……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考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应考氛围。当然,得到了家长们的赞同,这都在情理之中,毕竟重视并确保高、中考的配套保障措施,也是政府职责所在。其中,禁噪则居“让道”之首。年年的5月到6月,有关方面不厌其烦地联合发布禁噪通告,加强高、中考期间城市噪声管理……我们从媒体报道的相关资讯里不难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强调禁噪属政府有关部门为广大考生“保驾护航”之举。记得2010年6月5日《京华时报》载,鉴于当年高考逢工作日,为缓解交通压力,北京市教委首次以公开信的方式呼吁社会为高考生“让路”。同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下发通知,明令禁止高、中考期间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违反者将被处以最高3万元的罚款。诸如北京这样的“禁噪令”在全国其它地方几乎一样。
大考在即,考生备考、迎考确实需要安静的城市环境。其实,需要安静的绝不仅仅只有考生。仔细琢磨,“市内的建筑工地必须从夜间10时至次日凌晨6时实行8小时静音。”这一“强制令”,不免生出疑窦——国家并未专为保证考生复习迎考立法禁噪,而“22∶00至翌日6∶00应当停止干扰他人休息的生产或施工,夜间噪声最高允许值为55分贝(相当于家用空调室外机开启时的噪声值)”是法律之明文规定,什么时候变成只有考生享受的“特殊待遇”了?高、中考期间,加强噪声管理,还众多考生几天清静,合乎时宜,但对有关职能部门来说,应当依法禁噪,而绝不仅仅是只在高、中考期间搞搞突击、抱抱佛脚。那么,有关方面倘若进一步加强一年中除掉高考的300多天的噪声管理,无疑更顺应民意!
托高、中考的福,市民才能“奢侈”地安享几天没有噪声的日子。一旦高、中考结束,城市的噪声又“欢天喜地”复活了。试问:为市民长期禁噪,还是为考生突击禁噪?况且,噪声扰民,噪声污染,也不是高、中考时分独有,难道人们平时不需要安宁吗?因此,市民无不期盼:“城市噪声,平常就得治理,让噪声远离耳畔!”诚如斯言,惟愿城市“禁噪”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