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田春芳(右一)党委书记,副经理李杰(左二),工会主席柳新民(左一),副经理王新中在研究公司发展规划。李建设 摄 |
□本报记者 卢汴生
10年前,她人生历程的“拐点”出现了
10年前田春芳任信阳市浉河区商业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2002年8月她人生历程的“拐点”出现了。
这天,商业局下属的信阳市饮食服务公司有许多员工熙熙攘攘来到区里反映情况。原来公司总经理工作调动,一千多名员工顿时群龙无首,他们急切希望上级能再派来一位德才兼备的好经理,带领他们继续改变公司落后面貌。
区领导出面征求员工们的意见,很多人都说:给我们派干部就要派像田春芳那样的干部吧。
员工们熟悉田春芳。她原来就在饮食服务公司,从服务员、班长、科长一直干到公司党委副书记、副经理,1994年她调到区商业局。员工们知道,田春芳作风正派,精明能干,有魄力,懂管理。他们信得过她。
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他们随后派员到企业进行调查并与商业局作进一步的研究,决定调田春芳回到饮食服务公司任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田春芳又感动,又担忧。感动的是,离开饮食服务公司七八年了,员工们还记得她,还如此信任、信赖她。担忧的是,饮食服务公司是个50年的老企业了。由于修建火车站广场及扩宽街道,公司经营网点大部分被无偿拆除,下岗职工多,公司负担重,资金短缺,困难重重,自己能挑起这个千斤重担吗?再说,到饮食服务公司意味着从行政单位到企业,以后还能不能端“铁饭碗” ……
员工们在议论,区领导已表态让田春芳当总经理,为什么几个月过去了人还没来呢?有几位老员工忍不住给田春芳打电话说:我家几口人都在这个单位,你要不来我们不放心啊!田春芳放下电话心潮起伏,想想员工们对自己的期盼,想想上级领导多次语重心长的谈话,她毅然将个人得失推向一边,于2002年11月18日回到她熟悉而又陌生的饮食服务公司,开始了一段筚路蓝缕、高歌奋进的人生新历程。
“员工们这样信任我,我得对他们负责”
“田春芳回公司来了!”员工们奔走相告,他们仿佛看到了公司的希望。
面对一千多名员工期盼的眼神,田春芳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也许是上天有意考验新来的总经理,田春芳上任没几天便遇到一件棘手事:公司下属的天源宾馆已经发不下工资了,员工人心惶惶。
原来天源宾馆客房陈旧,设施老化,楼高没电梯,房间没彩电,空调成了摆设。每天只有几百元的营业收入,主要靠出租门面房维持运转。公司由于缺乏资金,一直无力对宾馆进行改造。
一连几天,田春芳吃饭不香、睡觉难眠,天源宾馆像块石头压在她心头。最后,田春芳和公司领导层痛下决心,索性利用“非典”时期宾馆门可罗雀的“良机”,让宾馆停业,进行升级改造。
没有资金,公司发动员工集资。为了节省费用,田春芳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员工安水管、跑线路、装吊顶、当搬运工……凡是能自己干的活都自己干。很快第一期工程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60套旧客房的改造。
作为公司领头人,田春芳不仅有实干精神,更重要的是,她遇事有主意,敢拍板。天源宾馆有个旧锅炉,已经不适用了,有人主张卖了,有人想用七八千元买下。田春芳经过调查研究,决定成立拍卖小组,拍卖锅炉。令人惊喜的是,锅炉以8000元起价拍卖,最后竟以27000元落槌。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