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成法
寺庙之中,佛像之前,几个身背书包的孩子结伴上香,煞有介事地虔诚跪拜,口中还念念有词:菩萨保佑,帮助我考得高分……这是笔者亲历的一个真实场景。眼下,一些孩子学习不用功,临到考试尤其是高考,便到庙里跪求智慧无上的文殊菩萨保佑。毋庸讳言,孩子的类似做派,与家长不无关系;有的家长甚至不辞辛劳,带着孩子或代孩子进庙烧香,祈求神助。迷信神灵,折射出无奈和无知。不过,细细想来,祈神行为或许有着源远流长的由来。
《夷坚志》载:泉州南安县学府前,有一黄龙溪。乾道四年,天台县令鹿何路过学府门时,忽闻路人喧哗;轿夫惊恐不已,皆停步观望。鹿何忙问何故,路人云:“黄龙溪上有龙现形。”鹿何下轿观望,只见波澜汹涌之中,有一物高达数丈,隐见头角,出没于浪涛之间。少顷,雷声大震,烟雾敝蒙。该物腾空而上,唯见其尾。鹿何十分骇异,知此地必有祥兆,遂赋诗勉励学子:“鸡渡已符当日谶,龙溪仍见此时祥。”翌年,大廷策士,南安县人石起字初试列为榜首,继而名列第二。龙之为灵,莫非偶然?当地父老说:“昔日曾鲁公擢第试,溪龙也现身。”是故庭试列为榜首,因一足微跛,降至第二。溪龙两次显灵,何其相似乃尔。
古人崇尚苦学,对于学成之人,文人雅士或民间百姓皆爱穿凿附会,以种种怪异传说彰显其与众不同。
值得深思的是,古代读书之人,大多日学不辍,夜读秉烛;古之传说之中,状元及第者往往夜以继日,刻苦勤学。战国苏秦夜读欲睡,不惜以锥刺股;西汉匡衡夜读无烛,不惜凿壁偷光;东汉孙敬夜读困乏,不惜以头悬梁;晋代车胤家贫无油,不惜囊萤以学,而同代同好孙康孜孜苦读,则不惜户外“映雪”;宋代杨时拜师求教,不惜程门立雪……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成大器;学,而后才有神龙兆祥、锦上添花的传说。
撇开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不说,如今的一些孩子,因为养尊处优而失却了吃苦耐劳的韧性,平时不思刻苦学习,考前祈盼神灵保佑。与古人相比,迷信思想绰绰有余,实际努力遥遥不及,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性的倒退。
君子劝学曰:“学不可以已。”师旷鼓励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孩子年幼,当勤勉于学,切莫奢望不劳而获、侥幸成功。要知道,溪龙显灵,只是神话;优胜劣汰,才是现实。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