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宗功)自全市干部选派工作开展以来,新县主动作为,创新实践,给足“三力”服务干部选派工作。
在建言献策上给力。干部选派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为了切实做好选派工作,该县县委在认真研究上级选派工作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制定出台了《新县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实施意见》和《新县选派工作项目资金申报指南》。为了加快“双薄弱”村发展步伐,县委还实行处级领导包村帮扶制度,开展以“明确一个课题、联系一户群众、开展一次走访、撰写一篇调研文章”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两年来,县处级领导到“双薄弱”村开展探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知民需调研活动60多次,撰写调研报告50多篇,给县委提出加强支持选派工作的建议21条,为选派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提升素质上加力。为了让选派干部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该县县委采取“训、联、管”并重的办法,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教育培养。首先是岗前“训”。先后组织举办2期选派干部培训班,提升了选派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其次是结对“联”。推行“1+1”结对联系制度,明确一名乡镇班子成员联系一名选派干部,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谋发展,提高了工作实效性。第三是规范“管”。对选派干部实行选派办、选派单位、乡镇区党委三重管理,对选派干部实行绩效考核,激发了选派干部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在协调服务上尽力。为了给干部选派工作营造好的环境,激励第一书记在农村试验区舞台上建功立业,该县县委首先是在生活上关心。县委选派办先后协调选派单位调剂资金50多万元,为选派干部配备自行车、电扇等办公和生活用品,改善了选派干部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其次是在工作上支持。县委先后组织召开选派干部工作座谈会、观摩会、现场办公会5次,为选派工作有序开展给予倾力支持。两年来,该县选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30个“双薄弱”村累计争取资金12814万元,实施道路、水利等民生项目188个,选派工作赢得了农民群众的拥护,推动了农村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