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泽元
从一个山里娃,到创业有成青年,再到一个拥有逾千人办学规模的全日制民办学校董事长,32岁的余涛,在创业历程中,一路挥洒青春的汗水与激情,谱写了一曲追求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动人乐章。
出生于光山县晏河乡的余涛,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光山县二高,经三载苦读,2000年考取湖南株洲工学院,2004年7月,大学毕业后受聘于浙江省东阳市花园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浙江东阳市花园职业技术学校工作的两年后,他开始重新筹划自己的人生,他毅然决然的辞去了稳定的工作,靠智慧和双手,开始了自己创业生涯。2006年6月,经充分的考察,凭借两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知识特长,他创立了“东阳市皇家文化艺术学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2008年3月,为了拓展经营领域,向更广、更高的层次迈进,同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合作,投资注册成立了郑州巴库德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2008年春,余涛回家乡探亲,目睹了家乡经济发展,乡亲生活水平提高的喜人景象,但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的现状却令人揪心。一个更大胆的梦想诞生了,余涛要办学校,办寄宿制学校,在家乡二次创业。同年6月,余涛开办了光山县司马光外国语小学,利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北外奥尼少儿英语,聘请外籍教师,从小学一年级便开设英语口语,实行寄宿制管制,多元化服务形式。很快,一所英语特色鲜明的全新民办学校赢得了家长的信赖,当年招收学生330人。建校第二学期,招收学生486人,输送的第一届小学毕业生就获得司马光中学老师的认可。2009年秋季,该校招生人数骤增至945人。2010年春,在校生达到1268人,开始限制招生。学校建校四年来,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全市唯一常年聘请外教执教的国际化学校,全市第一个引进北京外国语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全国青少年英语课本剧展演活动及英语口语大赛活动获奖学校,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授予的“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授予的“青少年英语读写基地学校”。
在该校发展获得诸多殊荣和社会好评的今天,余涛又开始思考如何使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2012年3月,他作出了和光山县2012年重点工程项目“紫水学校”合作的决定,并签署合作建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