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 铎

巍巍大别山,滚滚淮河水,这里是革命的熔炉,这里是将军的摇篮。信阳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淳朴、默默奉献的老区儿女。刘军就是其中一位土生土长、普普通通的信阳人。1990年从学校毕业进入浉河区地税局工作以来,刘军扎根基层、埋头苦干,一干就是20个春秋。

20年来,刘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地税人的光荣使命,履行了一名税官的神圣职责。2008年,他光荣地当选浉河区第三届党代表;2009年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去年5月,被团市委、市青联授予“信阳市五四青年奖章”;并多次被评为全市地税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浉河区吴家店镇位于河南、湖北两省交界的地方,经济比较落后,交通十分不便。2004年3月,刘军从城区调到这里担任地税所长。5年里,他坚持“带好队、收好税、定好位”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带领全所同志逐户走访、宣传税法、依法征收、文明服务,税收收入连年递增,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刚刚到任的第二个月,刘军在到镇里一户砖厂进行纳税辅导时,发现砖厂老板愁眉苦脸,一了解才知道是产品找不到销路,造成大量积压,资金运转十分困难。这时,刘军想起了自己的一位朋友从事建筑行业,工程需要大量用砖,便热心地帮他打听消息,最终找到了销路,使砖厂起死回生。后来,砖厂老板找到他,非要拿出钱来表示感谢,被刘军婉言谢绝。他说:“为地方扶植税源,给你们搞好服务,是我们税务机关应尽的职责,干嘛还要感谢呢?”

2005年8月,刘军得知镇高中有个叫王德龙的孩子,父亲染病不幸离世,母亲病重,没有经济来源,眼看着就要面临辍学。这时,刘军伸出援助之手。他来到学校找到校长,表示要资助这个孩子继续完成学业。在随后的四年里,刘军先后为王德龙资助学杂费、生活费6000余元,直到2009年9月,王德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阳一所大学。在校期间,王德龙经常给刘军写信,表示自己一定好好学习,学有所成后,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刘军不仅在播撒着自己的爱心,也在感受着受助者的感恩。

刘军不仅有充满爱心的一面,对那些偷税抗税分子敢于亮剑。有一次,一个经营粮食加工的小老板为拒缴税款,竟脱掉上衣,欲动手打人。当个体老板看到刘军就铁塔一样站在他面前,眼晴像利刃一样逼视着他时,掂量再三,小老板不得不放下拳头说:“刘所长,你说咋办就咋办吧。”随后,如数补交了税款及罚款。

2009年8月的一天,一位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老板为了得到税务机关的照顾,早晨7点多来到刘军的住所,掏出一个装了厚厚一沓钱的信封说:“咱们是朋友,你家上有老、下有小,工资又不高,家庭负担重,这点钱你收下,以后在税收上照顾照顾。”刘军闻听此话,义正言辞地说:“你这是在侮辱我!我收了你的钱,就昧了我的良心。只要你守法经营,照章纳税,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我一分钱也不会少了你的!”后来,这位老板趁刘军不注意时,偷偷地把钱塞在沙发缝里走了。刘军发现后,把钱开成了税票并亲自给送到了企业。这位老板又羞又愧,握住刘军的手深情地说:“你这样的朋友我交定了,刘所长,该交的税款我全交!”

20年来,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税务干部,刘军在浮华中保持着朴实。去年6月,深受纳税人信任和拥护的刘军,在全市地税系统机构改革中脱颖而出,根据组织安排,担任浉河港中心税务所所长。也许前方有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但刘军会更加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用爱延续一个又一个和谐文明的感人故事,用汗水谱写出为国聚财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