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实验学校九(2)班 孙盈盈

我喜欢郭沫若的《石榴》,但更喜欢石榴,因为它那独特的生命力,酸酸甜甜的味道,从青涩变为酸甜的这一历程,就像我从无知变成熟的历程。

自从上学以来,父亲就变得极为严厉和小气,当时我只是认为父亲的缺点伴随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一味地责怪他,埋怨他,这种无知的想法让我与父亲疏远,我和父亲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深。

在我记忆中,小时候父亲都为我过生日,但我上初中以后,父亲就不再为我过生日了,他只是说长这么大了,已过了那么多次生日,尝尝鲜已经够了,没必要每年都庆祝。无论当时我怎样闹,父亲就是不肯为我过生日,而那些在生日上许的愿,他也不会一一为我实现。小气——这是我当时对他这种做法的认识。这时,我就像青涩的石榴。

渐渐地,我经历的事情多了,听的也多了,逐渐明白了父亲这种“小气”的做法是为了长远利益着想。家里的孩子多,要用钱的地方也多,父亲的责任多,担子重,现在手头怎能不紧一些。明白这些的时候,我突然为自己当时有那种无知的想法而后悔,父亲的苦我也渐渐理解。石榴从青涩变为酸甜,而我由无知变成熟,这是我的收获。我学会沉思,从沉思中获取成熟的思想。

后来,我把自己原有和已改变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并没有生气,他原谅了我。父爱如大山,容得下浑浊,也容得下我的无知。

【点评】本文语言朴实平淡,刻画、叙事、细致而又有条理。朴实中不缺深意,平淡中不缺文学艺术,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开篇以郭沫若的《石榴》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而后以“石榴”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后连贯,条理清晰,文章以一件小事,点出了“走出无知”的全过程,写出了文章的主旨,刻画出我的思想变化,结尾再次说明我已走出无知,耐人寻味。

(辅导教师:陈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