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是舶来概念,国外对年份酒有严格的限制,指自酒蒸馏之日起,在橡木桶中储存2年半以上的可以叫VO、VS,储存4年半以上的叫VSOP,储存6年半以上的叫XO。比如人头马公司的路易十三,酒龄都在40年以上。同时,国外也允许不同储存年份的酒相互混合,但混合之后只能按照最低酒龄来分级。由于对年份管理相当严格,消费者很少对陈年酒持有异议。

年份酒标准集体缺失

部分三四线酒企为了跻身主流市场,不惜淡化原有老品牌,用年份、洞藏等方式改推新品牌,以数倍的价格卖相同的酒,希望以此提升影响力和利润。

“我们的年份酒不勾不兑,纯属20年以上的洞藏。”湖北一家酒企对新近刚推出的多款年份酒如此解释。然而,其是否拥有数百吨的洞藏规模仍然看法不一。

“普遍认可的茅台、五粮液年份酒不过数百吨,这样一家三四线酒厂居然有几百吨的洞藏?”白酒行业营销专家罗刚表示,在年份酒普通用老酒勾兑新酒的年代,纯洞藏的酒显然不太现实。

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白酒分会会长马勇看来,一些不规范酒厂,建厂没几年就推出了5年、10年乃至30年、50年的年份酒已经成为惯例。“他们大都从外面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原酒,用陈年的原酒做引子,大部分用的是存放一两年的新酒,标签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

年份变成“营销噱头”

从四川等地购买少量年份稍长的基酒用做引子,勾兑自己的新酒,经过简单封存,标注的却是时间最长的原酒年份,甚至有酒厂想标哪年就标哪年。

《中国经营报》记者曾在2012年春季糖酒会上做过一项调查,由于缺少明确的检测标准和行业规范,相对于四川、贵州等产酒大省酒厂不断推出年份酒的同时,山东、湖北、安徽等地许多中小酒厂,都推出了5年、10年乃至30年、50年的年份酒。甚至有酒厂想标哪年就标哪年。

据了解,在四川,优质浓香型基酒的价格在每斤100多元,根据年份长短价格不尽相同。“有的外地酒厂在10年基酒中取上一滴甚至几滴勾兑进入新酒中,就可卖上每斤几百元的价格,利润放大了近百倍。”四川基酒生产商表示。

“近几十年来生产白酒一直未有中断的四川、贵州、苏北等地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老酒厂,它们酒窖中酒龄在30年以上的基酒绝大部分早就卖完了,根本支撑不了现在如此繁荣的年份酒市场。”在李晓冬看来,目前的年份酒市场能加几滴老酒进入新酒中勾兑的酒厂都算“诚信企业”了,一些不诚信的厂家更是采取乱标年份的办法欺骗消费者。比如,明明用了5年前的基酒,却标注成10年陈酿等。一个建厂才几年的品牌,就已经开始卖30年的年份酒了。“由此看来不少年份酒完全是在欺骗消费者。”

以贵州茅台年份酒为例,记者查阅其历年财报发现,茅台酒厂自1997年推出15年、30年、50年和80年共四种陈年茅台酒,市场地位逐步提升。到2011年,年份酒占销售收入比重约18%,然而其产量仅数百吨。有了茅台的示范效应,泸州老窖沱牌、衡水老白干等酒企纷纷向高端白酒、年份酒市场“淘金”。作为年份酒的“晚字辈”,泸州老窖的窖龄酒(即年份酒)在2011年收入约10亿元,在整个85亿元的业绩中占比也超过10%。

记者观察

鉴定标准短期难出台

“年份酒的统一鉴定标准仍在研究中,什么时候成型仍没有具体时间表。”这是四川、云南、北京、湖北等多个质检机构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关于年份酒鉴定标准何时出台的提问给出的一致回复。

一直以来,关于白酒年份的鉴定是困扰白酒行业的一个共同难题。“参与项目研究的成员大多对浓香型白酒熟悉,因此鉴别技术相对浓香型白酒的年份鉴定可能走在了前面。”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人士表示,由于中国白酒分为浓香、酱香、清香、凤香甚至兼香等系列,“浓香的鉴定方法,遭到了茅台等酱香代表企业的反对。”

2007年年底,“169计划”的参与企业之一剑南春曾提出我国第一个鉴别白酒年份酒的方法:“挥发系数鉴别法”,剑南春称只需测定白酒某些物质的挥发系数,将其与储存时间的标准曲线对照,就能获知白酒的生产年份。当时剑南春声称这一标准将成为国家标准。但时至今日,这一呼声早已销声匿迹。

(据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