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继疆
春末夏初,不少展销会、博览会以厂家直销的形式,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一站式购物”的便民服务方式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并接受,这些遍地开花的购物展销会已经对传统的商超形成强力冲击。不过,也有不少市民对展销会上的商家信用和产品质量提出了质疑。如何办好一届展销会,使得商家、消费者取得共赢,还需要多方努力。
相比于商场购物,展销会购物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不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齐全的商品,而且价格上的优惠也对消费者构成了非常大的吸引力。除了商家超低折扣以外,还有一系列精彩的主题文化活动给展销会注入了勃勃生机,也能让市民在轻松、休闲、娱乐的氛围中购物。
尽管展销会上的商品大都打着“厂家直销”的旗号,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但还是有不少市民在收到有关展销会的宣传信息之后,心里直犯嘀咕:“要是商家只做一锤子买卖,卖完了就跑了,万一出了质量问题,该怎么办?”的确,消费者不能指望所有的参展商无论是知名企业与否,都格外珍惜自己的名誉和信用,从而保证产品都是质量信得过。消费者需要的是一个有公信力的部门给出一个给力的保障,让自己能够安心、放心消费。
有关专家表示,面对有人对展销会商品质量和信誉度的质疑,展销会主办方不妨建立展销会诚信制度,一旦接到类似投诉,将禁止该品牌入场。这种举措将会提高品牌的自觉性,促使展销会的整体素质得到质的保证。另外,还可以在展销会开始前对所有的参展商品进行质量审查,对质量提前把关,让消费者购物更有保障。展销诚信化有助于建立展销会品牌,有利于展销会走向品牌化、规模化,让消费者信赖,采购展销会商品更放心。诚信是一切的根本,也是展销会能够长期举办下去的原动力。
此外,据记者了解,由于涉及到税务问题,不少展销会上的参展商通常不会给消费者开具发票,如此一来,消费者一旦买到了问题产品,即使消费者去找展销会主办单位,也没有索赔依据。在此,记者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展销会商品时要多留个心眼儿,购买时要注意看产品是否有合格证,有没有厂名、厂址,尤其是需要售后维护的商品要尽量保留购物凭证,以免商品出了问题,难以找到商家,造成维权困难。
同时,由于展销会通常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逛展的、咨询的、购物的,展销会现场往往是人头攒动。为此,本报提醒广大市民以及参展商,在逛展购物和售货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同时,由于展销会现场人员较多,也要特别注意财物安全,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要始终处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临时离开或短暂离开的话,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或请他人代为照看。前去参观展销会的市民也要加强安全防范,在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等意外事故的同时,还要记住手机、钱包等物品要贴身放好,如果发现有人故意碰撞,要提高警惕,情况可疑,及时向现场民警求助。另外,一些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在现场待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市民尽量避开高峰期,在展销会内的购物时间也要缩短,一旦感觉自身不舒服立即离开展馆或向最近的民警求助。
作为我市地标建筑的百花会展中心,对于承办大型展销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而如何能将百花会展中心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各类展销会真正“百花齐放”,既充分发挥我市在鄂豫皖“一小时经济圈”中的重要地位,又能让广大市民充分得到实惠,既“办小会,积累大经验”,又能形成一个响彻神州的规模展销会品牌,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