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花精神

王大明 摄

王 猛

市西南郊有座山,名贤山,不高大,不巍峨,不险峻,逶迤数里,声名仅限四周。择闹市而隐,选南湾、浉河为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名副其实一圣贤,大隐于市,智仁兼备,通达古今。

贤山平凡。走近它,几条蜿蜒的小路清晰可见,彰显它的坦荡和真诚。攀登它,途中松木林立,灌木丛生,小径皆是,裸露的岩石,流动的泥土和石块,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砌,自然而亲切。登上它也不容易,需要气力,要流些汗,体质弱的要在中途休息几次,但绝对不会让人过于劳累和疲惫。登名山如同长跑,登山丘如同百米冲刺,登贤山,就是中短跑,恰到好处。名山如同名人,高不可及,有距离感;山丘如同庸人,俗不可耐,缺少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贤山呢,不高不低,就是常人。贤山,属于普通百姓,适合芸芸众生。

贤山谦逊。站在贤山顶上,俯瞰四周,城市的高楼大厦虽然小了许多,但还可以分辨出街道,视力好的甚至可以看到醒目的楼名和广告标语。不像站在名山之巅,“一览众山小”,地面上的一切小得像不存在,世上仿佛只有山和自己。把很多东西都看小一些,看淡一些,但并不是完全忽略,这就是常人的心态。看得太开太淡,就出世了;看得太细太认真了,难免会陷入郁闷。贤山是中庸之道的坚守者,不过高,不偏低,不要最高分,也不要最低分。

贤山灵气。寺庙大都建在山上或山间,它的庙却在山下,很符合隐者的风格。庙名——贤隐寺。“贤”和“隐”从古到今好像都是连在一起的,无法分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恒久的纠结。从山的另一面登上,再从另一条小道下来,就是贤隐寺。寺庙建得高大雄伟,错落有致,在贤山的衬托下,显得庄严肃穆。山寺的香火不算旺盛,但对于和佛有缘者来说,一脚踏进,禅机四伏,灵慧俯首皆是。寺门附近有几个相面称骨的,远远地招呼着来往的路人,自称能看透每个人的前因后果。他们在招揽我的时候,我用微笑和手势拒绝了他们。在贤山面前,他们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