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景
近日有媒体称中国已将5月第二周的星期天定为“母亲节”,据悉,此报道不实。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专家学者们认为,中华民族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呼吁确立“中华母亲节”,而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的母亲节,最终被“西化”。
时至如今,从美国舶来的母亲节在国人之间过得轰轰烈烈,中国自己的中华母亲节却仍然受到冷落,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有近七成人支持设立中华母亲节,但是真正过母亲节,大部分人还是被“西化”了。我们还在过西方的母亲节,说到底根在没有真正唤起民族的文化自信,这远非是设立一个“中华母亲节”所能撼动的一种内心情结。就像西方的情人节一样,让中国传统的七夕已然逊色。可见,唤醒文化自信比设“中华母亲节”,来得更实际更重要。
多年来的传统节日“向西看”,使国人本身已疏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母亲节也不例外。西方母亲节盖过“中华母亲节”,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强势的西方文化逐渐覆盖本土文化的一种表征。为什么西方的母亲节等能被广大国人接受?是由于它们有具体而鲜明的仪式。相比之下,我国的传统佳节现在却丢失了仪式,传统文化缺失了更好的传承载体。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作为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感恩父母方面过洋节日很不应该,我们要有自己的母亲节。如果我们每一个都具备这样的文化自信,中华母亲节一定会赋予更深的内涵及节日气氛,就能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问题是,至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母亲节、情人节等,“西化”的趋向似乎已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拿什么来拯救自己的节日?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亨廷顿以先哲的口吻写道: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竞争。这一论断有如洪钟大吕,警醒着我们:文化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传统节日的式微不容小觑,学者忧心中华母亲节不敌美国母亲节,已经延续了多年。设“中华母亲节”也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早在几年前就有政协委员呼吁设立我们的“母亲节”,但最终是“雷声大雨点小”。虽说中华母亲节备受冷落与舆论造势不够有很大关系,但我认为关键还是文化自信上的掣肘。
一言概之,什么时候我们提高了文化自信,国人才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的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