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新申河雨污分流工程一隅。夏吉玲 摄 |
□本报记者 常 征 通讯员 夏吉玲
“当初,内河主要是过水河;后来,生活污水也往里排,成了污水河,特别是夏天,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污水横流……”5月19日中午,市中心城区申碑路段的新申河河道内,机器轰鸣,工人师傅挥汗如雨,穿梭于施工通道上。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同志在现场向记者介绍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进展情况时,住在申碑农贸市场的刘大爷接上话茬,“现在,河道是宽了,可那水还臭呢,我们都盼着彻底治理!”
的确,从2008年开始,市政府顺应市民新期待,结合六城联创,首先把内河治理工程作为惠及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本着“自上而下、分期治理、辖区实施”的原则,不惜投入,拓宽内河河道,疏浚重点阻水河段,拆除影响防洪的违章建筑,改造建设15处严重阻水道路的排水管网设施。
以前,雨水、污水从一个河道里流入浉河,不仅影响沿岸市民生活环境,也污染了信阳的母亲河——浉河。如今看来,雨污分流,势在必然。如同刘大爷所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同志介绍,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中心城区的内河治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据了解,总投资约5亿元的市中心城区内河雨污分流工程,全长50多公里,市里选定新申河作为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的首条内河。记者获悉,雨污分流工程包括新申河、青龙河、黑泥沟、平西沟、电西沟、棉麻沟、湖东沟、界河、中山辅河等市中心城区的9条内河,主要是清淤河底、护砌河堤、河底衬砌,敷设截污管道等,在内河河道两侧铺设污水管道,将污水截流至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只有雨水排放浉河。在此基础上,还将绿化、美化、亮化内河两岸,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信阳城市形象,为创卫打下坚实基础。
新申河长7.5公里,北起十里河立交桥,经市中心城区流入浉河。5月19日,在申碑路新申河段施工现场,项目部张经理说,沿河骑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多,施工难度较大,多处淤泥太深,常年没彻底清理,有的深达2米。当记者下到河道中央时,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扑来。满腿是泥的杨师傅说,“淤泥久了,机械一挖,到了现在的高温天,真难闻啊。”施工管理员小李指着前方河床塌方处说,“河道两侧原护堤基础深浅不一,清淤时个别河段会塌方,容易导致停电,我们总是连夜抢修,尽量不影响沿河居民的生活。”杨师傅一边卸车一边说,“是啊,前段时间在新华市场段施工,菜摊较多,只有到晚上赶工期,都有个把月没睡个安稳觉啦!”市中心城区雨污分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赵新海说,“这些困难,不算啥,最难的还是有覆盖面的河道施工,比如刚完工的新申河文化宫段,河道覆盖百余米,没有施工通道,又不能上机械,只有在河中铺出临时施工通道,用小推车运淤泥、石块,来回要跑上2000多次,每截护坡所用的砌石6米长、二三百公斤,不能用机械,要七八个人抬上一二百米才运到现场。”赵新海告诉记者,即将开工的信阳宾馆至西亚广场段的河床覆盖达300米,难度不言而喻。
据悉,2011年下半年开工以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勘查调研工作,并聘调中南市政研究院进行工程施工设计。为赶在汛期前完成,新申河上7个施工段、21个作业面同时施工,15台挖掘机、40辆运输车,全天候作业,高峰时上工400人。截至5月19日,新申河雨污分流工程完成主管道铺设(沿河床两侧)9000多米,截污支管2000多米,接近尾声。“我们争取今年汛期前贯通新申河污水主管道,尽早实现截污。”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同志表示。
昔日臭水沟,明日清水河。采访途中,记者看到新申河中环路段,整洁的砌石护坡、崭新的护栏、在多层次立体绿化的掩映下别有一番景象。毫无疑问,我市的内河雨污分流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