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赵 刚 韩 浩)入夏时节,在淮滨县谷堆乡刘营村“淮河牌”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旁,一箱箱包装整齐的西红柿、青椒被前来收购的外地商贩装运上车……数着一沓沓钞票,菜农们开心地笑了,这是该县实施“科技富农”的一个鲜活缩影。

近年来,该县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信息服务、科技入户、科普推广等活动,积极搭建科技推广与现代农业有效对接的平台,农业科技真正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新财神”。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43元、增长16.3%,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支农资金投入大。该县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健全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去年整合财政支农资金6000万元,投入“三农”项目建设资金2亿多元。全县农林水预算支出完成212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同时,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县金财担保公司实现贷款担保1.1亿元。

内引外联创“品牌”。该县先后与河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1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科技合作关系,建立各类企业技术研发机构3个,支持小麦、玉米、蔬菜、生猪、肉牛等良种繁育和生产技术创新,去年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6项,引进优良品种5个,小麦、水稻、红薯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其中,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生猪、肉牛、肉鸡等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0%。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先进技术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其中,“泥质法”育秧技术以及抛秧技术,曾获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信息服务“零距离”。该县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搞好科技宣传,全县共举办各类科普讲座12期,普及各类先进适用技术20余项;依托互联网搞好科技宣传,全年在淮滨县科技成果网、淮滨县农村科技服务网发布各类涉农信息70多条,传播各类实用技术30多项,常年设立2部科技服务热线电话,及时解答群众在科技政策、种植、养殖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积极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共组织宣传车下乡52天次,科技咨询25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3万份(册)。

科技培训提素质。该县积极构建派驻科技特派员长效工作机制,下派了60多名科技特派员到17个乡镇的125个行政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科技服务工作。同时,大力开展以骨干农民技术员为主体的村级技术服务点创建活动。在全县17个乡镇均建立了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点,通过培训,全县涌现出了2万多名“科技种田标兵”、“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和“田秀才”,仅去年就创建科普示范乡1个、示范村7个、示范基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