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丽静
他在郑州市最拥堵的路口自创“提前拦截法”,提高机动车的通行率;他创造“加速法”,使分管路段每天提前20分钟结束交通高峰;他使用博客和微博随时发布路况信息、交通知识、事故分析等,眼下他的微博有12000多名粉丝……
因为总想一些新鲜的点子改进工作,同时又是河南省交警中最早开通博客和微博的人,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五大队民警杨华民被网友称为“潮人”。
但杨华民说,我不觉得自己很潮很前卫,只要有助于工作,有助于服务群众,我都会去尝试、去学习。
13年的坚守
杨华民,1999年开始从事交警工作。此后13年,无论风霜雨雪,烈日炎暑,在繁华的郑州市花园路与农业路口,人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所在的交通岗也成为郑州市唯一一处以执勤民警名字命名的“交通示范岗”。
花园路农业路口是郑州市区南北交通中心,高峰时段的车流量为每小时14000余辆,曾十分拥堵,被市民戏称为郑州市区的“堵王”。
2009年3月8日,杨华民通过竞争上岗,当上了花园路农业路交通岗岗长。上任伊始,他便暗下决心摘掉“堵王”的帽子,并拿出“在岗一分钟,工作六十秒”,“下岗一分钟,研究六十秒”的劲头,投入战斗。
经细心观察周围道路情况和交通特点,杨华民很快发现由南向北的车流量最大,便将由南向北的机动车道改为五车道,其中三排直行,一排直行加右转道,一排左转道,一下子提高了由南向北的通行能力。同时他根据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速度慢的特点,自创了“提前拦截法”。即在绿灯变成黄灯前,提前3秒对非机动车和行人拦停,提高机动车通行率。
“要想跑得快,全靠头车带。”这是杨华民的口头禅。“头车”就是等红灯时的第一排机动车。在绿灯亮起后,如果及时引导“头车”快速通行,后面的车辆就会快速跟进。杨华民通过“头车”引导,使该路口机动车通行量提高15%左右,使路口早晚高峰时间提前20分钟结束。
短短几个月下来,花园路农业路口的拥堵现象不见了。
“路通心不堵,路通人快乐”
常规讲,交警的核心工作就是解堵保通。可杨华民把保畅通放在第二位,把保障行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每天高峰期一过,杨华民就开始纠正不守法的行人与非机动车。骑电动车走快车道的,他拦住,先讲一堆“大道理”,再罚款20元;行人翻护栏的,他跑几十米去追,最后从公交车上“请”下来,罚款50元……“我图啥?我就是想让这些交通行为中的弱势群体养成好习惯,远离交通事故,让他们少受点伤害。”
有时路口行人和机动车太多,这些人会在红灯快变绿时提前启动,或者在绿灯快变红时仍然闯岗。为了保护这些人,杨华民会“拦绿放红”,让按信号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停下,给闯红灯的行人与非机动车让道。“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灯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保证安全,我指挥交通看人不看灯。”
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激增,农业路与花园路口附近的停车成了大问题。站在路口的杨华民对这种情况也非常关注。他在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后,放弃休息时间,主动走进周边的商场、银行等单位,与其车辆管理负责人协商沟通,终于为市民新增了209个停车位。路通了,车好停了,群众心里不堵了,老杨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小玩意“玩出”大智慧
“刚开始觉得这都是年轻人玩的小玩意儿,后来我发现它对我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就立即学习介入了。”
13年前,杨华民以自己的警号为名建立了一个“警号007933的博客”。下班之余,他会把一天或几天的见闻写出来,或是把新找到的一个省时间的通行路线发到博客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种分享与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交警,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一位私家车主给杨华民的博客留言:“杨警官:我每天都从您的岗前由东向西通过,也有幸与您有过两次交流,虽然短暂,但能感受到您的一片诚心,一片良苦用心!您的辛勤付出,让很多人改变了对交警的偏见,也让很多人养成了好的交通习惯。”
2010年底,杨华民开通了实名微博,开始通过微博实时发布路况信息。这一发,让杨华民发上瘾了。每天早上7时,杨华民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发微博通报路口情况。一天下来,平均要发个六、七条。在过去的一年多来,他已经发微博8633条,有12000多名粉丝。微博也从最初的随时发布路况信息,到现在的固定发布交通知识、停车信息、事故分析、文明倡导,并成功利用微博为被烧伤的小孩求助、送迷失的老人返家。杨华民成为河南警界拥有粉丝量最多的警察。
杨华民十几年如一日,凭借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满腔热情,以自己的点滴行动,追求平凡中的伟大。2001年和2002年,杨华民先后被郑州市政府授予“畅通工程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二等功一次;还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公安部交管局全国执勤执法标兵等荣誉称号。
(新华社郑州5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