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13日电(记者 郭久辉)“养鱼种树比烧砖瓦多挣钱,还有利于保护环境。”河南省中牟县狼城岗镇东狼城岗村村民董小明,说起去冬今春拆除砖瓦窑厂的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不理解到自愿拆除砖瓦窑厂,再到建起渔场,多亏了干部们跑前跑后帮忙。”

2011年12月31日,董小明自行拆除了经营了十多年的黏土砖厂,首批拿到政府75万元补偿款,在县乡村干部们帮助下,他用这笔补偿款将土地整理后建成了占地100多亩、有8个鱼塘的黄河鲤鱼养殖场,董小明和妻子还筹划在鱼塘四周种上樱桃、梨、桃、杏、枣等果树,下一步还要开发“采摘+鱼宴”的农家乐旅游项目。

董小明说:“去年冬天,县上通知要拆除砖瓦窑厂的时候,我还不懂这些,当时对拆窑很抵触。”

多年来,位于黄河南岸的中牟县沿黄村庄的村民挖取黄河滩地烧制黏土砖,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近200座砖瓦窑厂,带动周边运输业、餐饮业发展,吸纳了四五万人就业。然而,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保护耕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取土生产黏土砖等一系列政策,按照上级规定的全面关闭拆除黏土砖瓦窑厂的时间表,2011年冬,中牟展开“拆窑战役”。

中牟县委县政府根据砖瓦窑场的平均年收益状况,拟定了合理的补偿及奖励办法,并将拆除后腾出的近2万亩滩区土地规划为花卉苗木种植、设施农业、渔业养殖项目区,推进滩区产业转型升级。

但是起初,这一良好规划并未被滩区群众顺利接受,“窑主”普遍拒绝拆窑,并酝酿集体上访。董小明说:“当时不愿拆,主要是不知道除了开窑烧砖还能干什么挣钱的营生,思想转不过来弯。”

为了推进拆窑转产,中牟派出县乡3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深入窑厂和农户,包窑包户,挨家挨户倾听群众的真实想法,解读拆窑转产政策,帮助解决各窑厂人员安置、田土复耕、转产培训等具体困难。

董小明说:“干部们没少往我家跑,给我算转产的经济账,还安排我和村里另外几位窑主考察学习外地渔场的成功经验,让我明白,养鱼干好了比烧砖还强。”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全县200多座砖瓦窑厂全部由窑主自行拆除复垦。记者在中牟县黄河滩区看到,昔日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的滩区,经过土地整理,如今已变成一望无际的田野,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花卉苗木蔬菜种植和渔业养殖的现代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