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包盛柏

今天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我们不会忘记四年前的那一天,特大地震带给我们家园破碎的震撼和骨肉分离的痛苦。为缅怀逝者、警醒世人,切实提高全民族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自救能力,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国务院确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天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和市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向我市近年来遭受自然灾害的广大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战斗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解放军及武警指战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我市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洪涝、干旱、风雹、低温冷冻、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家也许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中有这么一段振奋人心的报道:地震发生时,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的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在地震发生后从教学楼内撤出,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仅用了1分36秒的时间,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这所学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奇迹,正是因为平时注重防灾减灾教育的结果。桑枣中学用事实说明了一个道理:灾害猛如虎,不是不可防。只要我们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了解各类灾害的特点规律,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意识,就能在灾害突发的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注意积累,熟悉防灾减灾的基本常识,掌握各类紧急避险自救方法,就能在灾害来临时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只要我们各级、各部门未雨绸缪,精心准备,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强灾害隐患排查,积极参加应急演练,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防灾减灾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高度,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完善灾情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建设灾害信息共享及发布平台,大力推进灾情信息交换和共享,逐步完善灾害信息沟通、会商和通报制度。要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新格局,努力做好我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我市规避和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大量的事实证明:面对灾害,防优于救。与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不如在灾害发生之前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多在防灾减灾上想办法、下功夫。防灾减灾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身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防灾减灾,从自身做起!在此我向全市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请加强防灾减灾常识学习,努力提高防灾减灾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