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茶不仅是茶农增收的渠道,还是社会和谐的“饮料”。我们讲富民强国、富民强省,这里的富不仅包括财富“富有”,也包括文化“富有”和身体健康。茶文化内涵丰富,喝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有益,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随着茶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喝茶的人会越来越多。大家以茶结缘、以茶会友,心情会更加舒畅,社会会更加和谐。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信阳发展茶产业大民生的论述。

“小茶叶大民生”这一论述站得高、看得远,让人叹服。贯彻落实卢展工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就必须把这一关乎茶农大民生的问题,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抓好茶农的大民生,首先,要充分利用信阳茶叶资源的优势,不断研究开发新品种,扩大茶产量。在这方面,我们通过扩大种茶面积,成功推出“信阳红”等举措,已经让茶乡的广大茶农受益,今后,要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机械化种植和机械化采摘,提高单位亩产量,推动茶农增收。茶农利益无小事,各级政府要从购买先进的生产资料、高产优良种子、种苗等方面,帮助茶农出谋划策,通过合理优化品种结构,加强茶园管理,重点建设高产、稳产良种茶园,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基地认证、改造加工设备、改进加工技术等方面,实现全市茶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其次,抓好茶农的大民生,必须要从增加茶农收入方面去考虑。茶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渠道,信阳毛尖是名优茶,其价格已经达到一定的峰值,我们只有在茶叶的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方面来改变一些生产方式,提高茶农的收入。茶乡各地大都成立了茶叶合作社,但一些合作社还仅限于技术培训等,如果能介入市场流通环节,将进一步带动茶农增收。外地部分茶企业探索出“股份制合作社”的方式,给茶农一定比例的股份,与其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一来,茶农在获得原茶销售收入后,还可分得一部分生产、销售环节的利润,大大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茶企业不妨可以借鉴。

再次,抓好茶农的大民生,要更多为茶农考虑,如提供就业渠道,提高茶农的生活质量。令人欣喜的是,我市一些知名茶企业和茶乡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比如罗山县潘新镇通过高标准建设申林公司豫南茶叶配送中心,逐步把申林公司打造成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聚集人才和土地流转、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拉长茶产业链条,让更多的群众从事薮北茶生产及发展相关产业获得丰硕回报,在带动地方经济飞跃发展的同时,也让一方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

天下之大,民生为最。抓好茶农的大民生,贵在行动,重在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多倾听茶乡干部群众的呼声,主动深入到茶乡干部群众当中去,从茶乡干部群众最关心的基础问题抓起,从最难办的遗留问题抓起,从一件件最具体的问题抓起,让茶农享受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大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