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向往的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就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不仅早已实现了这个愿望,而且,许多新型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远远超过了城市住民的生活水平。

社区见闻:洋楼、花园、学校、运动场

新县陈店乡梅花新型农村社区位于梅花河畔,整个社区面积近4万平方米。从东至西依次是学校、运动场、社区管委会、农民住居区及生态旅游区。在住居区对面是四季如春的绿化带及梅花河,站在梅花桥上,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北边是一栋栋欧式三层“洋楼”,远远望去,“洋楼”与梅花河交相辉映,就像一幅“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仙景。

农民生活:入股份、拿工资、做生意

在梅花新型农村社区,该村支部书记高友光告诉记者,目前,梅花村农业生态园专业合作社,采取的是“村、企、社”三位一体的经济模式。即由村委会、鼎力实业公司、农民代表三方组成董事会。村委会引导支持企业依法经营,维护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企业负责村民医疗和工资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股权”改革,农民以土地、林地入股,再以委托经营的方式流转到公司,年终按股份分红。目前,全村已有134户加入合作社,每个劳动力年薪近15000元,预计到了后年分红时,每个入股农民可分得5000元红利。在社区经营梅花台大酒店的村民张宝春告诉记者,他一年仅餐馆一项经营,就可挣到四五万元,这还不含合作社股份。

走进村民高锡山家中,只见50平方米的会客厅内,摆着一组真皮沙发,格力立式空调及42英寸的挂壁式彩电。房间内楼上楼下,四卧、两厅、一厨一阳台及一个16平方米的小院。他告诉记者,如今住进了社区,比以前方便多了。不仅出门可以到超市买到日用品,就是看病也能在社区解决问题。当记者问其收入时,他伸出手指说,每年可以达到6位数以上。

未来发展:投资多元化、服务社区化、产业园区化

高友光告诉记者:“我们社区建设,主要采取项目争取一点,乡村配套一点,农民自筹一点,成功人士捐赠一点的办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方案,目前,首期75户农民新居已经建成、入居。社区服务,我们先后完成了水、电、路、通讯、网络及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小学、标准化卫生室、篮球场、运动场及文化广场。另外,我们还新建花园5个,绿化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未来,我们将按照‘兴企促社,强村富民’的思路,在整合土地、茶园及水面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畜、沼、鱼、茶(花木)’立体循环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一园四区,即梅花店生态区、高效农业区、水产养殖区及休闲观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