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段发广 黄 勇 熊道锋)近年来,为了把茶叶、油板栗、蔬菜、食用菌、水产、木材等传统产业铸成拳头项目,罗山县结合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提出了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主,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战略,使传统农业生机再现,特色农业各具千秋。目前,这六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7%以上,农民纯收入的2/3来源于此。
成立班子,完善队伍,形成机制。为了加强对每项产业的指导,确保产品内有产源、外有销路,该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和职能部门组成的六套开发领导小组,实行“四个一”,即一套领导班子、一支技术队伍、一个龙头公司、一套激励政策,与乡(镇)、村、组三级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拉伸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产业链条,促产业升级增效,达到县有支柱、乡(镇)有品牌、村有特色的目标。在抓好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托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形成了粮油加工、板材加工、茶叶加工、畜禽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加工企业118家,年加工产值达到9.4亿元。该县因此先后荣获全国“板栗基地建设先进县”、“林业育苗工作先进单位”、“林业绿化达标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技术帮助。在政策引导上,该县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杠杆和手段,采取龙头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的形式,走“公司+农户”之路,对农户实行合同化、基地化经营,对六项支柱产业项目实行税费全免。在资金扶持上,该县将小额信贷、以工代赈、支农周转金、科技扶贫资金等统筹安排,凡围绕支柱产业开发的项目,优先审批,优先贷款,注入启动资金。在技术帮助上,由县、乡(镇)科技部门牵头,实行集团承包,全程服务。仅今年前4个月,全县就引进、推广良种20多个、新技术16项,全县有10万农户掌握了1项至2项实用技术。
强力开发,整合经营,示范引导。该县每项支柱产业,县、乡(镇)均有干部或技术人员牵头,分级设立示范村、示范户,变讲给农民听为做给农民看,对涌现的专业大户,县、乡(镇)大力宣传,突出示范引导,形成辐射效应,户仿户、村摹村、乡(镇)学乡(镇)蔚然成风,全县茶叶、油板栗、蔬菜、食用菌、水产、林木基地分别达到10.5万亩、30万亩、5万亩、1.5万亩、6万亩和35万亩,建成千亩种植养殖基地186个、万亩种植基地6个,基本形成一乡一项、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具有规模化商品生产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格局,共兴建小农场、小林场、小牧场、小渔场等商品生产基地500多个,涌现出14个板栗、茶叶、烟叶专业乡(镇)、120个各类支柱产业专业村、326个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