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 柳)5月3日至4日,省政协副主席靳绥东带领省政协专题调研组莅临我市,就“搞好土地确权,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省政协专题调研组成员及我市领导郭瑞民、乔新江、宋效忠、李湘豫、包盛柏、熊静香等出席座谈会。
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近年来,我市做好“八篇文章”、坚决打赢“六场硬仗”,并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作为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有益探索,有效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规范流转。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农村耕地流转面积46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2%。涉及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数为64.9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户数的41.3%;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面积达383.6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3%,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市政府副市长包盛柏就我市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工作情况向调研组作了汇报。
座谈会上,市委书记郭瑞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省政协调研组一行莅临信阳市开展专题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土地确权和流转是个重大问题,既涉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又涉及农民权益的保护和实现。近年来,信阳一直把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上级和有关专家的肯定。
郭瑞民指出,信阳之所以能够在农村改革发展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是因为一有改革动力。信阳是劳务大市,大多数人有着城市创业生活的历史,接受了现代文明理念,思想比较解放。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他们在加快土地确权流转和农村改革发展上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能够用城市的理念来引领农村,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业,使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具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二有重大意义。省里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信阳作为农业大市,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的基础上,加快土地确权流转,促进小田变大田,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业效益意义重大。当前,结合农村土地确权流转,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改造冬闲田,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提升粮食增长空间;通过技术改革,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能力、提升种植效益;通过品种改良,推广更适宜信阳种植的粮食品种,有利于提高单产水平、实现增产增收。三有上级要求。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有责任在土地确权流转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郭瑞民最后说,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及城市化进程,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目前,信阳的任务还很重,工作量还很大,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希望上级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给予信阳更多的支持,帮助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中积累更多经验、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靳绥东在讲话中说,这一次我们来信阳,是应全国政协的要求,就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保障等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和座谈,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信阳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在土地确权及流转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为我省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要把信阳的经验推到全省去。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积极反映,尽快研究方案,力争通过政策的突破,制度的创新,来推动信阳土地流转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