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黄 勇 熊道锋)今年以来,罗山县注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着力打造“五种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打造合作文化。该县遵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利用人大、政协、工商联、侨联、台联换届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立之机,扩充15名文艺界人士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营造合作文化氛围,促进各党派各界别人士共同参与新型农村文化建设。
二是打造团结文化。罗山县有回、满、壮、苗、黎、侗、白、蒙古、哈尼、普米、朝鲜、土家等20多个民族计2998人。该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等部门尊重支持少数民族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支持少数民族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繁荣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团结交谊,互相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内容与民族形式相结合的新文化,努力打造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三是打造信义文化。该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等部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事业企业等领域的人士在继承和发扬信义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和提升信义文化影响力方面承担着光荣使命,各行各业总结推广一批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为举止上讲诚信、重信义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文化关系,为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做大做强企业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是打造和顺文化。该县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管理局等部门利用积极向上的教义教规,教育全县5000名信教群众弘扬宗教文化中和睦相处、乐善好施、扶贫济困、舍身取义、重义忘利等积极因素,引导各族各界人士把和顺文化体现到光彩事业、感恩行动、温暖工程中,贯穿到科学发展、企业文化、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是打造同根文化。罗山是罗姓发源地,各级各单位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中,突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挖掘“根”文化,利用地缘、业缘、人缘,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之情作为联系交友桥梁,增强他们对同祖、同宗、同文、同源的认同。并注意发挥他们在吸收国外先进文化艺术的作用,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