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党员干部德的好坏,事关社会风气好坏、人民利益得失、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大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自觉遵守者、忠实倡导者、示范引领者和坚定捍卫者。
一、修心尚德,坚守精神家园
党员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要自觉加强道德建设,净化为官之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要增强党性,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不断成长、壮大的根本所在,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结构转换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困难。有的同志在困难面前畏葸不前,在挫折面前悲观失望,在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甚至滑进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深渊。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都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丧失了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注重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不滑坡、信念不动摇、底线不丧失。二要崇尚学习,保持精神追求不放松。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涵养品德、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铸造精神、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灵魂纯洁。要重视学习。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获得领导智慧、提升精神境界,才能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要善于学习。通过学习理论加强党性修养,通过学习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把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要崇尚学习。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更没有什么捷径。要着眼于“固基强长补短”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持之以恒的学、毫不放松的学,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三要爱好高雅,面对各种诱惑不动心。爱好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人的追求与品格。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增长见识、培养气质,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个人事业的“帮手”、保家健身“护身符”。党员干部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就应正确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既要“爱”之得当,又要“好”之有道,要爱人民之所爱,好人民之所好。要选择得当,追求高雅、舍弃低俗,以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文明高尚的业余生活,充实精神世界,磨砺坚强意志,从而在兴趣爱好中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要发展有方,可以在工作之余有所好,并精其所好,这样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缓解工作压力,还可以增长知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要爱之有度,不能过度沉迷,更不可“玩物丧志”。应将兴趣爱好与个人修养联系起来,做到有节有度、低调行之、好而不贪、不为物诱,这样才不至于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投其所好,最终被拉拢腐蚀、锒铛囹圄。
二、修身养德,提升人格魅力
党员干部只有注重修身养德,才能以德服人,真正受到群众爱戴,才能提升人格魅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一要修好一流品行。要以诚待人。对待同事彼此信任、团结合作,对待群众平易近人、不摆架子,推进工作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工作失误时及时提醒、主动补位,积极营造真诚待人、与人为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环境。要以和聚人。自觉涵养虚怀若谷、胸有丘壑的和气,以一颗平和的心善待别人,多谦让不争功,多宽容不挑剔,多付出不图报,凡事以大局为重,不为个人得失论长短,不为一己私利争高低,保持自我心境的和谐、与人相处的和谐。要以信服人。诚实守信、有诺必践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德。如果朝令夕改,言而无信,或为了出“政绩”,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就会折损。要以行感人。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二要练就一身本领。要有胆识。没有“识”办不好事,没有“胆”办不成事。党员干部,既要有当机立断、果敢决策、勇闯新路、敢为人先之“胆”,又要有见微知著、超前谋划、开拓创新、克难攻坚之“识”。要有气度。既谦虚谨慎、制欲戒贪,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努力用自己高尚的人格、谦逊的态度去赢得别人的信任,又宽容大度、见贤思齐,容得了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能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要有能力。能力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工作成效的好坏。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不辱使命,勇担重任,干出一流业绩,赢得群众信赖。三要保持一份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品质,是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工作有激情,就能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就能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就能百折不挠、战胜困难,就能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激情如何,直接影响自身才智的发挥和潜能的释放,影响工作质量、效率和事业的成败。昂扬的激情源自崇高的理想追求,源自对事业的高度负责,源自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党员干部只有具有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始终对人民充满感情,才能始终如一保持昂扬的工作激情,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不会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对事业的执着。四要树立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是党员干部的应有本色。要树立一身正气,就要淡泊名利,守得住清闲,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把名利看淡一些,把事业看重一些,在生活上知足常乐,在工作上永不满足。就要谨慎交友,谨记“友直、友谅、友多识”的交友古训,交正直的人、诚实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不交逢迎谄媚的人、明誉暗毁的人、花言巧语的人,更不能因为哥儿们意气,违反原则,滥用权力,做有损党和人民事业的事情。就要坚持原则,敢于说真话、讲真情,不与污浊的官场习气同流合污,工作上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才能真正让组织满意,让党员群众信服。
三、修为立德,彰显为民情怀
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执政为民,用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为群众谋利,才能立信于人、立功于民、立德于世。一要增强务实为民的宗旨意识。增强宗旨意识、坚持执政为民,是党员干部取得事业成就、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党员干部要常怀为民之责,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做到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恪守为民之责,以爱民为民为本,以富民安民为重,夙夜在公,埋头苦干,求真务实,勤政为民,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提高为民之能,勤于学习,勤于调研,勤于思考,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善于集中群众智慧,作出富民之策,赢得人民群众的由衷信赖和衷心拥戴。二要坚持秉公用权的良好作风。权力意味着权利,更意味着责任。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要“位为民正”。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端正“官”念,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为官”。要“权为民用”。以民为本,恪尽职守,奉公而使,为民而用,多为群众办实事,少为亲朋办私事,不为私利干坏事。要“利为民谋”。以人民利益为神圣职责,以人民利益为执著追求,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尊重民意,解决民难。要“欲为民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刻以贪污腐败的反面典型警示自己,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三要弘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不计名利、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之所以受人民敬仰,不是因为他们官位有多高,而是在于他们具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无私奉献是党员干部的人品修养和公仆义务,更是党员干部的崇高职责。新时期,党员干部要把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崇高目标与价值追求,正确对待成绩、荣誉和地位,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甘当“无名英雄”,甘作他人“嫁衣”,做到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使奉献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感召、鼓舞和调节作用,做雷锋精神的倡行者,做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做“三平精神”的实践者,为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