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涛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哲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的“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它闪耀着独特的智慧火花,名副其实地被推崇为东方古老文明之魁首。它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久弥新,在新世纪里越发彰显旺盛的生命力,发射的光芒穿越时空,烛照世界。

郁郁乎文哉!中国哲学一出世便站在哲学的至高点,以极其深邃的思想俯视万千景象,指导开辟出光耀千秋的中华文化。

看,儒家——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其哲思是何等的精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难道不是使人成其为人吗?儒家主张修养,磨砌自身的品德,“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诚意,诚意而后心正”,从而达到“内圣”,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外王”。这种社会理想和现实作为无可置疑朴素而又崇高,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明显完全具有普世价值。人伦和教化恐怕永不过时吧。

看,我们的道家——面对人性异化的呐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规律就是“大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一切的一切都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在自然规律面前,只有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做到“无为”,方为上策。“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不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否则,如果为所欲为,则会遭到天遣人怨,这方面教训俯拾皆是,尤其是西方工业文明和社会文明带来的反思,这也是西方向我们学习的重要原因。据说,在西方,老子的《道德经》是卖得最火的中国书。

郁郁乎文哉!再看我们的禅宗——人性的复归和升华。“禅”即“平常心”、“无心”,即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多么洒脱,不用“修行”,无需“受戒”,“见性成佛”,“顿悟成佛”。虽然稍嫌深奥,但直指人心。如果说道家力图摆脱物欲物累,禅宗却连“物欲物累”念头都没有,只有一个“空”,你说玄不玄,高不高!

这就是中华文化,了不起的文化瑰宝。为了社会理想,励精图治,从自身“立德”做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活得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如果心浮气躁,欲望过多,那就放缓一下,亲近山水,澄怀观道,抱扑归真吧。如果感到活得太累,心力交瘁,那就“养心”,“明心见性”,“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吧。

子曰:“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确,中国哲学就像夏、商、周的礼仪制度那样丰富而完备,文采灿然,风流蕴籍。虽然,中国哲学也有所偏颇,但它所具有的普世价值和终极关怀,似乎比其他哲学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也正是“国学热”和西方向中国学习的重要原因所在。中国哲学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成熟而智慧,站在面前,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郁郁乎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