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河乡党委书记赵岸明(右二)、乡长梅楚平(左二)在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本报记者 孟 磊 摄
图为吴河乡整洁的街道。本报记者 孟 磊 摄

本报记者 周海燕 通讯员 孔令桥 余功会

长莺飞四月天。

近日,记者来到商城县吴河乡采访,目睹了这里一年来的变化:走近该乡沿河文化广场,河水清澈见底,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是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走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走近农家,一幢幢刚落成的农家小院新颖别致……此情此景,记者感受到的不光是春的气息,还有山乡人民奋力建设幸福家园的干劲和决心。

一年来,该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六个放大提升”,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程”。

持续推进“六个放大提升”

放大提升规模流转效应。该乡一是规模打造土地流转示范园。积极稳妥推进整组整村流转,按照规模连片的要求,科学规划,打造粮食高产示范园、茶叶示范园、油茶示范园、生态养殖示范园等,实施资源集中投入、土地集约经营、科技集成应用。通过规模流转,培育1个至2个“现代农业示范村”,新建成2个千亩以上的特色产业示范园。今年重点打造以莲花山为中心的高效茶叶、油茶农业示范园,以掌店为中心的高效粮食主产示范园。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抢抓“千村整治”政策机遇,创新土地整治机制,以基本农田为重点,由单一土地整理、合并、开发向整村综合整治转变,由个别村整治向连片整治转变,加大空心村治理和土地复耕力度,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完成一个50亩以上的空心村土地治理。三是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构建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的机制,试点发展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

放大提升产业富民效应。该乡突出抓好“三五”工程实施。结合县委在全县着力打造三个5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即在中北部粮食主产区建成5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在南部山区建成50万亩茶叶基地、50万亩油茶基地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依托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粮油种植。以掌店农业示范园为核心区,辐射带动粮食主产粮油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坚持改造老茶园与新建良种茶园相结合,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种茶大户,加快建设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以莲花山、高畈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发展茶园2500亩以上。坚持新造和低产林改造相结合,依托油茶专业合作社,加快建设标准化油茶示范基地。以曾洼、陈洼、范棋、曾油坊、沈畈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发展油茶园1000亩以上。

放大提升专业合作效应。该乡一是培育“四农联动”示范社。以新型合作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合作社、农机服务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社合一”的“牵手”模式,着力培育农民、农地、农机、农艺“四农联动”综合性示范社1家以上,争取创办成2个市级示范社,通过“四农联动”,推动由简单互助向多元合作深化,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合作效益,让合作社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真正发挥作用。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依托农机合作社,积极推进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整体提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三是探索农村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机制。持续深化建立农村“六大员”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完善管理、服务、保障等相关制度,切实发挥好作用。

放大提升新村示范效应。该乡一是全面提升示范村发展水平。以6个示范村为重点,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富民产业、激活生产要素、推动文明和谐等方面当典型、作样板。二是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搞好现代城镇体系整体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等“三个规划”,创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和保障“三个机制”,促进新型农村社区与扶贫开发、移民迁建、旅游发展等工程相结合。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今年重点打造吴河新型农村社区,加大对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配套齐全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继续深化城乡一体化“四项改革”。完成乡改办审批任务,落实中央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镇化率提高两个百分点以上。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旅游文化等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以创建省级文明乡镇为切入点,改善和提升人居环境;广泛开展信用村、文明户等评先评优活动,树立文明新风,促进移风移俗;完善村级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建设,增加农家书屋的藏书品种,认真开展党员远程网络电教,扎实搞好电影下乡工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放大提升资产确权效应。该乡一是加大农村小额贷款投放力度。鼓励激励金融机构扩大支农范围,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新增存贷比。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基础性工作要在上半年全面完成,10月底前“信用户”贷款全面启动。二是深化农村“五权”抵押担保机制。继续加大农村宅权、房权的确权颁证工作力度,确保年内农村“五权”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抵押贷款实现新突破,让农民资产动起来、活起来。健全完善政府担保平台,切实解决好中小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的融资担保难题。三是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农村资金互助社,重点培育陈洼示范性农村资金互助社。四是稳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覆盖面。开展设施农业、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保费补贴,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五是推进水利建设制度创新。积极开展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机制创新,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机制障碍,改变水利设施落后局面。六是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工程、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放大提升保障先行效应。该乡一是巩固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均要达到95%以上,养老金发放及时率达到100%。二是建立完善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社保政策对接机制。稳妥解决城中村、城郊村居民农转非后的养老、医保、低保和失业保险转换,完善农转非人员稳定就业和失业保障政策。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机制创新。推进全免费职业教育,探索新时期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的新途径、新做法。四是以省扶贫开发试点市为契机,探索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稳步推进大别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实施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切实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抓实四项重点工程

抓实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科技优、机械化、严管理、机制活、产量高、可持续、利国家、惠百姓”的标准要求,结合土地流转和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今年重点规划实施掌店、高畈、莲花山等10个村200亩标准化农田改造。

抓实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按照“基地支撑、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重点培育以优质粮油、茶叶和油茶为主的三大产业化集群,实现规模种植、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抓实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新工程。依托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加快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动植物检验检疫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破解“成果少、推广难、谁种田”三大难题。要以全乡6个村级综合服务站为阵地,充分发挥好农村“六大员”作用,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抓实新型农业现代化样板工程。按照“单元”整体推进的理念,对改革试验的经验成果进行集成应用,实施资源集中投入、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四农联动”,“四位一体”,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居住社区化。

为了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该乡一是抓示范,以点带面。进一步把示范抓实,典型育强。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帮扶示范村、合作社、土地示范园、农业产业集群示范区、村级服务站等“五个一”制度,形成辐射带动,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二是抓创新,彰显特色。继续发扬先行先试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立足本地特色,突出乡情,闯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之路,着力打造一批领先改革亮点。重点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站、农村“六大员”制度建设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开展创新示范,推动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两大工程”建设。通过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三是抓机制,激活内力。严格奖惩,及时进行督导检查,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试验区建设工作,完善评比考核方案,严格兑现奖惩。完善投入机制。发动社会赞助、回归人士捐助、鼓励农民主体筹资投劳的投入机制,有效解决融资难问题。整合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资金,向示范村倾斜,优先投放到示范村。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当“村长”制度,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出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是抓保障,强基固本。积极推广“双先”模式、“牵手”模式、“产业链”模式和“互动”模式等党组织设置形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建设,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统筹抓好“两新”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健全民主管理。深化创先争优、“双学双提”活动,切实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村级党组织书记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党员民主评议细则》等长效机制,完善党组织教育管理、民主公开、关爱帮扶、激励奖惩等各项制度,激励广大党员创先争优。大力宣传人才创业典型,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农村创业,服务试验区建设,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各类人才支撑。

五是抓提升,推动发展。全面提升速度、提升质量、提升规模、提升效益,咬定目标不放松,锁定发展大提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毫不动摇地抓好“六个放大提升”,将土地流转提速,将合作组织做大,将新型社区做好,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抓总量的扩张,提高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吸引力、竟争力,产生品牌效应。坚持全乡上下一盘棋,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力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六是抓落实,求实求效。全乡各级领导干部、乡直各单位要与示范村的建设任务挂钩,为示范村办实事。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一月一督导,一季度一点评,使督导工作保持常态化。通过督导及时发现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典型,采取抓两头,促中间,推动各项改革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