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诗平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4月18日起,武汉市将从普通市民中“海选”3名“布衣参事”,担任市政府的“高参”,建言可直通市长。此次向民间借智,打破了以往对参事身份、学历、职业的限制,在全国尚属首次。(4月16日《武汉晚报》)
“布衣”,借指平民百姓,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布衣。我们常说的“布衣精神”主要指的是不畏于势、不惑于神、不弃尊严的自由旷达的精神,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比如诸葛亮出山前是一介布衣,他在《前出师表》中有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仅九字,谦恭朴素之姿毕现。诗人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自称“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自有一种潇洒从容气息隐约其间,不亢不卑,傲骨天然,正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风格。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述处境是:“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多年冷似铁”,而他念念不忘的,却是天下布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见,布衣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布衣情怀,还是布衣之操、布衣之礼的体现。因此,武汉海选“布衣参事”的做法,可谓积极意义甚大。
一方面,“布衣参事”必须心怀百姓、为民解忧。要切实把老百姓放在自己的心里,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实惠不实惠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出发点,作为衡量工作好与坏的唯一标准。切忌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切忌不能华而不实,坐而论道,切忌不能作风漂浮、欺上瞒下,切忌不能漠视民意、忽悠百姓。如果“布衣参事”不为群众代言,不能施惠于民,就失去了“布衣”的意义。
另一方面,“布衣参事”可以唤醒权力的“布衣本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现代政府在本质上就是要把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聘请“布衣参事”可以促进政府部门内在的服务本能、公仆本能和“守夜人”的本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让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始终围绕民生和弱势群体的需要展开,多一点布衣意识、布衣观念,多考虑民生艰辛,从而使权力回归布衣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