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鄞

辽宁阜新地区,过去叫做蒙古贞,蒙、汉民族有聚集而坐,谈古论今的风习。百姓人家认定,笔写下来的,斧头砍不断。要知朝中事,山里问野人。

阜新蒙古贞地区,精通满文的人很多。蒙古王公每三年进京值班一次,返回时,将在京城购得的汉文小说译成满文。旗衙门里的官员们,将满文译成蒙文。在宗教领域,阜新地区著名的瑞应寺,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没名的喇嘛赛牛毛,僧职人员及文书,一般都识蒙文和满文,不但阅读小说还要抄写小说。另一部分不任僧职者,专以抄写、出卖小说为生活来源,各种小说抄本遍布地区村屯。

阜新蒙古贞地区的人民,从听讲小说,阅读小说,发展到传唱小说,出现了胡尔沁说书艺人。“胡尔”汉译为“四弦胡”或“四耳胡”,简称“四胡”。四胡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东胡,在元朝时流传开。“胡尔沁”指手持四胡说书的艺人。他们将书本上的故事,道理,情感,诡异的哲学思想,丰富的生活内容,如蒙古贞婚礼,共有17套程序,每一套程序都是一部长篇叙述诗,揉入书中,经过加工,配上曲牌,伴以四胡,向百姓说唱。于是,我们知道了远在游牧时代,这里的人以肉食、奶食为主。农业发展,定居后,变成以饭食为主。粮食品种有小米、黏黄米、炒米、荞麦等。民族美食蒙古贞馅饼,要两个人一起做,一边拍饼一边烙。拍时手掌成拱形,拍出的饼极富弹性,仿佛旋转起来。烙时火候掌握微妙,中间鼓起,形如小铜锣,油珠闪亮滋滋叫,透过饼皮能看见馅,肉如红玛瑙,菜似绿翡翠,红绿相间。飞铲出锅后,用筷子破开饼皮,放上蒜泥、酱油、醋,软嫩可口,鲜香扑鼻。于是,我们知道了手扒肉是日常用肉。牧民捏断活羊大动脉,使羊血流聚胸腔内,然后剥皮,将整羊劈成几大块,洗净后投入开水锅内煮。食用时一手扒肉,一手持蒙古刀,边割边吃。客人钻进蒙古包,经常会遇到边喝酒,边吃手扒肉,马头琴声悠扬,草原长调奔放的场面。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里的奶食品,由蒙古族牧民用牛、马、羊和骆驼奶制成,有黄油、酸奶、奶皮、奶酒、奶豆腐。早晨起来,喝上一碗乳香飘溢的奶茶,加上几块奶豆腐,几片手扒肉,牧人一天的生活便开始了。

于是,我们从小说读本,胡尔沁说唱里,懂得了许多规矩和礼仪。邻里长辈来串门,要到大门口迎送。招待亲友、长辈,双手递烟递茶。盛饭菜时,汤满碗,饭满碗,双手捧上。有长者在,晚辈地下侍立,不准坐于炕上。经过客村,穿街而过时,要下马、下车,步行,出村后方可上马上车。路上遇见老者,必须下马问候,方可乘骑离开。接近蒙古包时,须勒马缓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闯入。如果是定居房屋,蒙古族妇女坐月子,生男孩在屋檐下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条,客人见此止步。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里好多人相信来世和鬼神。有一些老人,喜欢在树林里过夜。他们说,天黑后,许多成吉思汗的战士,灭种的契丹人,由北京返回辽阳祖地的满族文人武士,自山东、河北移民过来的汉人,从各个朝代赶来,坐在一起划拳,饮酒,说唱。

我们这里的年轻人,更喜欢“胡吧”,听胡尔沁艺人说唱。他们和老人一起,以右手无名指沾酒,向上弹,敬天,朝下弹,敬地,触碰额头,敬祖宗。

这里的故事,藏得太深太久远了。因为这里的人信奉:伏之愈久,飞之愈高!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