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街道平坦整洁,广场绿树成行,屋后青山掩映,四周是满眼苍绿的油茶,学生们在宽敞的操场上做操……4月8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商城县长竹园乡上峰山村和谐小区时,仿佛身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正在村文化大院里下象棋的谢复余老人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农活干完了,我们就到文化大院下下棋、看看报,心里充实多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在大山深处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长竹园乡上峰山村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说。站在上峰山村的石古寨上,向南只要往前跨一步,就是湖北麻城市福田河镇双碾河村。当记者从上峰山村走进湖北省的双碾河村时却发现,两个相同的山区小村,却有着天壤之别。长竹园乡这边,满山到处是绿油油的油茶,而双碾河村那边,满山到处是次生林,就是有油茶,也是东一棵西一棵,根本没有长竹园这边有生机。当记者再回望上峰山村时,只见从石鼓寨到村新型农村社区,整个长5公里的五谷冲沟内,满沟是纵横交错的农田和万方大塘。而冲沟两边除了满山油茶外,就是一排排随山势建起的农家小洋楼。而那连接一个个自然村庄的一条条弯弯曲曲羊肠水泥小道,与小洋楼、农田及满山的油茶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秀美山水园林油画。

在村部中心小学旁边的一个农户家,记者采访了户主彭传军。彭传军告诉记者:“这几年,由于乡村两级非常重视民生民情,我们是全县第一个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的村。你看,我不用出门,就可以一边做着医药生意,一边做自己20多亩油茶。”当记者问其收入时,他伸出手指表示,一年最少也得挣上四五万元。随记者采访的长竹园乡党委书记王景昌告诉记者,近年来,长竹园乡把发展油茶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从油茶选苗,到油茶剪枝;从成品茶油生产,到市场开发,乡里编制了一整套油茶发展纲要。为了推进油茶向产业化、标准化方向迈进,该乡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格局,大力扶持农民种植油茶,逐步叫响“中原油茶第一乡”品牌。今年入春以来,该乡已栽植无性系油茶苗66000株,抚育中幼林油茶基地7000亩。而且,对全乡种植油茶的茶农,一律免费提供无性系油茶苗,并派出30多名技术员,到种植户山上帮助解决问题。王景昌还告诉记者,为增加农民收入,全乡投资近300万元,来发展优良无性系种苗,从而使原来产量不高的老茶园,实现了改良升级。以前的老品种,每亩只能产15公斤左右,而现在,茶农用上新品种后,一亩就能产茶油30公斤。目前,该乡茶农人均纯收入在两万元以上的有1000多户。

“油茶的发展,使荒山荒地得到充分利用,为绿化山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农民就业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乡准备用2年至3年时间,争取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油茶四季常绿,秋季开花,花朵洁白,等到那时你们再来长竹园乡,那景象才壮观呢!”王景昌无限憧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