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红色旅游概述

夏商之际,信阳的农业生产就由原始形态演变为粗放耕作。商周之际,楚灭申、息等诸侯国,建立申、息、期思等县,属全国建县较早的地方之一。从此,南北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淮上文化。盛唐之际,信阳是中央王朝重要的粮食、兵源、财源基地。北宋改义阳为信阳,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经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名士荟萃。悠久的历史使这里蕴藏了丰富的文物宝藏,从长台关出土的古编钟奏响的“东方红”乐曲,在中国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上播放。

信阳人杰地灵,人文资源深厚。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先开发信阳小申城,后开发黄浦江,奠定了上海大申城、苏州城的基础;楚国名相孙叔敖,造田兴水,富民强国,他主持修建的期思陂,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著名的都江堰还早300多年;三国蜀国费炜,富有外交、治国、治军才能,被诸葛亮推荐给后主刘禅;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把中原文化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为漳、潮地区的开发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宋代史学泰斗司马光,自幼聪慧,才华过人,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他观古知今,以史为鉴,历时30年编成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元代“中原硕儒”马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他被授官翰林文字,善于文章,“专以秦汉为法,而自成一家之言”,留下大量传世作品;明代文坛领袖何景明,热爱家乡,一生写了380多首歌颂信阳山水的诗歌,他大力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名列明代“前七子”之首;清代水利专家黎世序,一生勤于治水除患,勤政廉洁。深受人民爱戴;清末植物学家吴其睿状元及第,为官以法奉公,潜心研究植物,著《植物名实考图》,成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数千年来,信阳人文历史积淀深厚,文化遗址灿若繁星,古迹文物极为丰富。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