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菲
历时2个多月,全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这一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它为产业集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将是我市工业跨越发展的基石,是信阳产业腾飞的新起点。按照规划的蓝图,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主导产业引领的产业集聚区,将如一棵棵躯干茁壮、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支撑起信阳的新型工业化,助推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好前锋。
3年多来,我市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加快构建“三个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综合载体,按照“四集一转”的基本要求,完善基础条件,培育产业集群,加大政策扶持,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但是,在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片面认识和不科学做法也显露出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瑞民曾多次指出,有些地方确定一个主导产业的观念和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有些产业集聚区选择主导产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的认为把项目放在一起就是集聚了,而这些项目之间毫无关联,形不成拳头效应,形不成产业优势,吸引不了更多更大的投资商,持续性差,成长空间小。
放眼河南,产业集聚以其蓬勃发展之势,成为全省工业的主要形态。实践告诉我们,不论是哪个地方,凡是搞得好的集聚区、项目多的集聚区,都是产业方向比较明确的集聚区。凡是产业方向不明确的集聚区,发展也都比较迟缓。今年2月上旬,省政府组织了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活动,兄弟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速度之快、效益之好、规模之大,令信阳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压力是奋进的动力。在2月7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瑞民指出,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必须持续求进,必须务实发展,必须积极作为。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在全市开展“三个一”行动,即“一个验收”、“一个督导”、“一个观摩”,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一个验收”就是抓好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谋划的验收,换言之,就是各产业集聚区明确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绘制产业链条图谱。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产业集聚区要根据实际,确定主导产业,并且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绘制出产业链图谱,解决向什么方向发展和依托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的问题。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按照纵向链接、横向配套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确定主导产业链,理清上下游关键环节和配套关联产业支撑重点,形成主导产业发展的路线图;着眼于路线图的关键环节和支撑重点,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优势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制定行动方案。
产业集聚,目的在发展,难点在集聚。集聚的水平决定发展的质量,集聚的效率影响发展的效益。可以说,各产业集聚区要更加理性、科学地审视、制订、明确主导产业规划,从主导产业生发开去,形成产业集群,使各产业集聚区思想认识更加清晰、发展路径更加明确,正是“一个验收”的主旨和目的之所在。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后,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通知》。与此同时,在积极探索中时常感到发展困惑的各产业集聚区和所在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表现出了高涨的工作热情。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成立专门编制规划班子,(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