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城县委、县政府坚持走生态立县、科学发展之路,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把低碳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弘扬低碳文明,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倾力建设更加美好、和谐、富裕、文明的锦绣商城。全县呈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环境优良、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良好态势。

一、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一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编制商城县低碳国土实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将低碳国土实验区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将自愿低碳、自主减排理念贯穿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编制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生态敏感性、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强度和潜力评价,确定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空间范围和环境保护要求,实行分类指导,有序开发。实施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对珍稀物种、地质遗迹、内陆湿地以及特殊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全县已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保护区总面积19.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

二是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切实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夯实生态立县基础。近年来,全县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面积25.8万亩,2011年完成人工造林2.1万亩,其中连片造林千亩以上基地1处,500亩以上基地2处,300亩以上基地4处。列入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128.56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先后实施6大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4平方公里,坡改梯1万余亩。商城县被省水利厅推荐确定为全国坡改梯工程70个试点县之一。正在积极争取欧洲投资银行贷款河南清洁机制造林项目,规划投资2168.6万元,开展人工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该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赢,为国家发展碳汇营造林项目、开展碳交易和国家谈判积累经验。

三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2011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化学需氧量新增削减852.4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要求,空气优良天数达330天,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自然环境非常宜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对一批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进行关停和改造升级,进一步减低能耗,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新特优”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立足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2个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和34个优质稻、茶叶、油茶等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园。把茶产业作为县域发展的“三大支撑”之一,新发展茶叶基地4.2万亩、油茶基地1.56万亩,红茶生产突破3万公斤。积极发展茶产业、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业和畜禽、水产养殖业,培育了一批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业可比效益。全面启动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实施“三五”工程,即持续一个时期,在全县建成50万亩标准化粮田、50万亩茶叶基地和50万亩油茶基地,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快培植低碳工业。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县域发展的“三大支撑”之一,加快建设组装步伐。山信粮业、千叶春粮食物流、中原制鬃、开源环保、中周物资、中科钢构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成长型的环保型、循环型、生态型工业企业纷纷入驻,发展势头强劲。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大力促进传统工业向低碳工业、低碳技术、低碳产品转变。积极扶持山信粮业、茗阳茶业、其鹏茗茶、长园茶油、詹氏蜂蜜、甜菊制品、山贝特产等有规模、有潜力、上档次、富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不断提升标准化精深加工能力,持续扩大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强做优企业。

三是全力提升旅游品牌。把旅游作为县域发展的“三大支撑”之一,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按照“山水为体、文化为魂”的旅游发展理念,彰显山水特色,弘扬红色优势,挖掘人文底蕴,深度整合开发,着力把商城旅游产业打造成原生态产业、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加快黄柏山、金刚台、汤泉池、桂花园、观音山“一园四景”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功能、品位得到显著提升。抓住信阳市成功争取全国养老基地的机遇,加快旅游休闲养生基地建设,确立“休闲、宜居、养生”的商城旅游主题,着力将商城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区和国家级地标性旅游目的地。2011年商城县累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6亿元。汤泉池以“小城砌玉,碧水飞鸿”形象锦言入选“2010中华十大生态亲水美景”。商城正成为上海、合肥、武汉、郑州等周边大中型城市度假休闲的“后花园”。

三、强化全民生态意识,倡导环保文明生活

一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在党委政府机关率先采购使用节能高效产品,在企事业单位、学校、重点企业、宾馆等推广使用绿色高效照明产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2011年全县公共机构人均用电量、用水量、汽油和柴油消耗量分别下降4.07%、4.05%、4.02%和4.05%。认真抓好“禁塑令”执行,督促超市、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严格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积极倡导低碳生活,通过文艺演出、节能环保产品展示、发放低碳生活知识手册、张贴节能宣传画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让群众懂得低碳生活、学会低碳生活、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让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进入生产消费过程和人们日常生活,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积极发展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多元化、高效化,着力把商城打造成新型清洁能源基地。推广应用低碳环保经济的清洁能源,降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建成年供气规模1200万立方米天然气输配站1座,发展居民用户1000余户,宾馆、饭店等商业用户10余户。汽车加气站即将投产运营,建成后可完成500余辆城市公交、新农巴士、出租车和私家车“油改气”改装工作。规划建设天然气长输管线工程,对县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供气。实施CNG加气站、充电站、甲醇充装站三站合建项目,年供气规模可达500万立方,充电规模2600KVA,甲醇充装量达到80吨。

三是深入创建生态文明。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县城、乡镇、村组、农户“四位一体”,在县城以“六城联创”为抓手,巩固省级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成果,打造山水园林桂花城;在乡镇以“4321”为基础、“五化”标准上台阶为要求,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在行政村以“六有六无”为目标,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在农户以“三清五改”为载体,大力开展清洁能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行动,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5%和8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以上,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以上。已创建完成省级生态优美乡镇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4个、市级生态文明村12个,全县生态更加良好,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宜人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