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吴俊
万科“质量门”事件已经曝光一周了,涉事业主们依然在奔走各地讨说法。我们既没有看到万科管理层正式道歉,也没有看到事情得到实质性解决,看到的只是强词夺理的辩解和小修小补。开发商如此“淡定”,究竟是谁在为其撑腰?
万科“质量门”曝光以来,无论是媒体采访还是业主维权,该企业始终只派两名公关人员现场处置,其他高管极少露面。可见万科仅将“质量门”视作偶然的“媒体事件”,并未将其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另外,记者测量发现,业主家的柜板是5毫米的纤维板;而万科公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涉事橱柜所用的板材时所展示的纤维板厚度近2厘米,却称其就是5毫米的纤维板。一真一假两个5毫米的纤维板,透出万科有关人员诚意缺失。
打开精装房“质量门”能够发现,“纸装修”背后有“纸监管”。因为开发商所用纤维板仅薄薄的5毫米,且质量低劣,所以人称之为“纸板门”、“纸装修”。背后政府部门监管疲软,对开发商缺乏问责机制,是更深层的问题。我国对于房屋装修验收采取备案制,由开发商对于装修质量进行验收,验收的结果交政府部门备案。这种由开发商自查自纠的监管方式形同虚设,难怪开发商敢于在装修合同中玩花招蒙骗业主,甚至将装修材料中途掉包、一再压缩装修成本。
打开精装房“质量门”还能发现,开发商出了问题总能找供货商替罪。“地板门”事件是因为供货商“安信地板”的问题,“纸板门”事件同样是因为供货商“发错了货”。今后即便再有“质量门”,照样能找到“替罪羊”,开发商只负责找供货商“换货”、“保修”即可置身事外。赚了钱是自己的,出了问题是供货商的,这样的买卖惯坏了开发商。
打开精装房“质量门”也能发现开发商一直以来的优越感。近年来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群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和部分炒房客的投机行为,导致很多地方的房地产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开发商认为房子不愁卖,自然不愿意在质量控制等环节多下工夫,由此埋下一系列质量隐患。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觉醒,房价正在理性回归,开发商唯我独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面对精装修当中越来越频繁的“质量门”,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规范精装修合同,提高房屋验收标准;同时,应当建立对开发商的问责机制,从立法层面对装修质量的赔付标准作出规定。开发商自身也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认真反思每一次质量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完善采购等管理环节,重振消费者对精装修房的信心。
(新华社深圳3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