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满顺 特约记者 李中海
当时光的年轮走到2012年的早春之时,这个具有“千年古渡”之美誉,因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曾一度背上沉重包袱的老乡、大乡——平桥区长台关乡,无论是乡域经济综合实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还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同寻常、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该乡党委书记张光勇带领该乡党政一班人,历经7个春秋的不懈探索和拼搏,不仅使长台关乡成为“华中最大的花生集散地”,还以“豫信”花生跃登农业部全国“菜篮子信息网”,并被国家农业部定为第八批“全国农业定点市场”。近年来,该乡不断谋求新发展、争创新荣誉、实现新跨越,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乡生产总值由3.1亿元增至5.1亿元,年均增长23%,成了闻名遐迩的文明、和谐、富裕乡镇,成为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排头兵。
面对乡情实际,开拓创新,将引导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地膜花生作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示范基地所产地膜花生较常规栽培平均单产增长30%,效益提升35%,带动了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思路决定出路,成效源于奋进。位于淮河北岸的长台关乡,虽享有“千年古渡”之美誉,但因该乡为大乡、老乡,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也曾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徘徊。
面对如此乡情,长台关乡党政一班人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他们抢抓机遇,集思广益,对乡情和农民的所需、所盼、所愿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调研。首先牵挂在他们心头的是如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科学而行之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过科学分析之后,乡党委、乡政府毅然制定了三年产业规划和发展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决定依据该乡优势,把花生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引导农民大力推广种植地膜花生,并使之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之路。经过反复论证,该乡率先在长台村和余寨村建成了2个千亩地膜花生示范基地,从中总结经验,向全乡推广应用花生地膜覆盖技术。同时,精选以“白沙1016”为主的优良品种,改进应用花生播种打孔器和花生铺膜机。实践验证,示范基地所产地膜花生平均单产较常规栽培增加150公斤,增长率达30%,示范效果十分显著,极大地调动了全乡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成效总是与科学的规划与指导成正比的。风物长宜,着眼长远,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发展花生这项支柱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长台关乡党委、乡政府召集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措施,成立了花生协会和花生种植合作社,科学地把农民合作的内容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拓展到产前、产中、产后,诸如信息、生产、加工、仓储、技术、销售等各个方面,使长台关花生产业迈上了一条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基地农民,产、供、销环环相扣,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型市场化科学发展之路。
倾心的投入定将结出累累硕果。几年来,该乡在激流中勇进并傲立潮头,花生产业及市场占有份额稳步增长。花生市场年交易量达15万吨以上,年交易额突破8亿元,花生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其中,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的企业有2家,1000万元的企业有15家,具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企业有2家。其产品不仅销往国内沪、陕、粤、皖、桂、黔、黑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远销到蒙古和东南亚各国,成为调控各地花生市场行情的“导向标”。
抢抓机遇,强力推进工业强乡,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倾心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促进全乡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是该乡党委和政府严格履行科学发展观的集中表现。为推进工业强乡,该乡从招商引资入手,以开明、开放的招商理念为先导,以一流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为基础,以实现双方共赢为动力,实施以诚招商、以情感商、以心暖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金穗谷业公司、口口香食品有限公司、天琪门业等23家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企业纷纷落户长台。今年以来,该乡引进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1.8亿元。
为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该乡一是抓规划,着眼未来谋发展。由国土、供电等多部门协同配合,高起点编制了长台关乡10年整体规划,探索建立了“农村宅基地科学管理模式”,合并了“偏、远、小”村庄。在此基础上,先后兴建了新集、杨庙和冯楼新村。争取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对杨庙、赵洼、冯楼3个村的土地进行整理,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是抓整治,优化人居环境。以六城联创为契机,强化集镇管理与卫生全天保洁措施,新建了3座公厕和2个垃圾处理场,把107国道长台段打造为生态路和文明路。三是抓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该乡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投资500余万元,栽植了多种风景树,并硬化了所有街道;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在各村兴建了“农家书屋”,为农民打造了良好的乡村文化平台;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中心广场,安装了镭射灯,利用广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了长台关乡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使该乡的人文理念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为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长台乡党委、乡政府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大力引进人才和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乡”战略。聘请省内外相关专家,来长台关乡指导培训花生、蔬菜生产。以各村“小喇叭”、远程教育网、村级图书馆为依托,以农民技术员为载体,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到田间活动,加大农民科技推广力度,构建了乡村两级农技服务网络;做好该乡在外技术人才的“回流”工作,使全乡农业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各村都建成了13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农合参保率在95%以上,彻底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同时,建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农保参保率在90%以上,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应保尽保,让群众深感党的温暖。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先后成立3个农村资金互助社、物权交易中心、信用担保中心,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题,有效增强了乡域的农业“造血”功能。大力实施民心工程。该乡每年都公开承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并集中督办落实到位,受到了群众的高度拥护与赞扬。
以党的建设和预防整治为核心,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该乡党政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强化全乡干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根本保证。鉴于此,该乡狠抓党的组织、队伍、制度、效能建设;新成立党总支7个,并分别在协会、专业合作社、新型社区等组织中建设党支部18个,同时,还在外出务工和联合型党组中建立党组织4个。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广大党员转变工作理念,大兴艰苦奋斗、调查研究、真抓实干之风,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以领导方式的转变,有效带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他们狠抓安全生产,层层落实安全监督责任制;在各村都建立了治安防控哨亭,加强治安巡防;实行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和“一岗双责”联动机制,完善纠纷与调解责任制,确保全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如今的长台关乡,风正气顺,万众一心,正沿着试验区建设之路阔步迈进。该乡党政一班人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气魄,以兴乡富民的赤诚之心,引领全乡干群,顽强拼搏,不懈奋进,取得了各项改革的辉煌成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促进乡域经济卓越发展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