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雅鸣 双 瑞

牛运兰,人称“秃能”(爱逞能),丈夫说她“倔强、意识超前”,邻里说她“能吃苦、不简单”。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型养猪场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25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的大型现代化饲养场。而她本人,也一步步蜕变为眼界宽、胸怀广的明星式企业家。

今年刚满50岁的牛运兰,是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下水磨村人。算起来,她跟养殖打交道可不短,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她就在自家的2层小楼上养蛋鸡了。她的解释很有趣,“毕竟是女人,养过孩子,会用心带生命。”

刚结婚时,家庭兄弟姐妹多,住房紧张,她和丈夫咬咬牙花1万多元盖了座2层小楼,欠账8000多元。作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妇女,牛运兰能琢磨出的赚钱门路就是养鸡了。博爱号称“竹林之乡”,为了省钱,牛运兰自己砍竹子钉鸡笼,然后骑自行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孵化场买了300只鸡。

养鸡是技术活,雏鸡要在3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养活,她自己烧蜂窝煤,24小时观察,因为煤气排不出去,她被闷晕过2次。上鸡笼、做防疫,能想到的工作她都做了。鸡长到3个月快产蛋了,有一天早上鸡笼里鸦雀无声,她一看吓蒙了,鸡萎靡不振,饲料也不吃。兽医诊断说是传染病,300只鸡只活下70多只。牛运兰记得很清楚,那天是阴历三月二十五,她娘家有一年一度的会,出门的闺女都要回去,她却在自己家伤心大哭。

第二年,她吸取教训,鸡长势不错,产的白皮鸡蛋很受镇上人欢迎,把头一年赔的钱赢回来了。这一年,她的丈夫贺万福当上村里生产组组长,收统筹提留款的时候,群众都不愿意交,上头还要求完成任务。贺万福左右为难,最后想出个主意:“我想法挣钱去!那不就解决问题了?”

贺万福想养猪,牛运兰不支持。两年养鸡的经历,牛运兰心里已经有数,知道养殖业的深浅,怕他赔钱以后在村里也干不成事了。苦劝不听,她足足有一个月不跟丈夫说话。1994年,猪场还是建成了,贺万福拉了几个合伙人一起经营。当时已经时兴饲料喂猪,贺万福养出来的猪漂亮极了。但他们对市场行情不了解,高峰时3块一斤他们进了猪仔,养成后正赶上猪价大跌,1块6一斤,猪场一下子赔了2万多元。

后来,母猪产仔,因防疫不到位,猪大量生病死亡,合伙人纷纷撤资。眼看干不下去了,贺万福喝点酒就掉眼泪。两口子都是爱面子的人,怕人指指点点说干不成事。牛运兰虽然一开始不支持养猪,但她看不得爱人受委屈。后来贺万福提起这一段,又是钦佩又是感激:“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她挺身而出!”

牛运兰跑到几个合伙人家里求情,然后把手头的小生意全停了,全心全意进猪场。给小公猪“去势”(阉割),请村里的土兽医做,一头2块钱。为了节省成本,牛运兰去兽医家里干活偷艺,硬是学会了。村里人都笑话她,“一个女人会给猪‘去势’。”尽管她起早贪黑,但防疫技术不到位,管理也有问题,猪的死亡率高,照旧赔钱。

1996年,她意识到搞养殖不规范、不了解市场规律是行不通的,她去大城市请专家,加强饲养和防疫管理。赶上1997年行情好,猪场开始盈利了,村民入不入股都可以分红、发猪肉。此后她一共扩场4次,没向银行贷款,全是群众集资。

目前,牛运兰的养殖场母猪存栏2000多头,每年出栏几万头猪,销售收入3500万元。随着规模和效益扩大,她的眼界也越来越宽。办养殖合作社,把农户凝聚到一块,统一防疫、品种、饲料、销售。目前全村养殖户发展到80余户,辐射带动周边6个乡镇40多个村庄约500户农户从事养殖。

牛运兰所在的地区一度是瘦肉精的重灾区,她也知道曾有养猪户在使用,但自己却从未涉足。“我铺这么大的摊子,折腾不起。”她很清楚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也不愿意干这种亏心事。现在回头看,她特别庆幸自己的坚持,“做我们这一行,食品安全最重要,不敢自毁名誉。”

贺万福提起妻子,言辞间全是佩服,“她脾气倔,关于养殖样样精通,‘秃能’!”他常说太累不干了,牛运兰却坚持要发展下去。“人不管干啥,必须有责任心。”她不愿意辜负村民的信任,开了头只能干下去,才能求生存。

村里人评价她,“这人不赖,干活踏实,为人正直。”村民刘怀恩说:“咋评价她?是老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儿子贺亿林明显感觉到牛运兰的变化,“见的人多,穿衣服讲究了;说的话比以前宏观;考虑问题更全面了。”

牛运兰会上网关注市场行情,看专家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市场风险有了一定的预见性,“防大于治”、“食品安全”等理念她也稔熟于心;她比以前更有见地,跟人打交道游刃有余,聊天时会问“咱谈哪个层面的问题”;她还学会了跳舞等娱乐活动,俨然一个时尚潮人。

(新华社郑州3月23日电)